大豆病虫草害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田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 陶波 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 一、大豆田主要病害 2.越冬和传播方式 土传病菌以菌丝、厚垣孢子、菌核、卵孢子、分生孢子等其中1种或2种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过冬,或直接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病菌在土壤中存活3-10年不等,最长可达15年以上。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也可随种子或带菌肥料传播。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在维管束中扩张蔓延。 3.发病条件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其中湿度是主导因素,尤其是湿度持续在85%以上,寄主表面有水膜(水滴)时更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重;光照不足,密度过大,植株徒长发病重;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管理粗放易诱发病害。 4 .土传病害的种类 1.大豆根腐病 病原: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 )。 发病条件: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5℃,适温24-28 ℃。地势低洼、黏土、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耕作条件:免耕和少耕板结的地块发生较重。轮作与发病关系不大。 2.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50%。病原:异皮科胞囊线(Heterodera glycines)。 发病条件:线虫的发育温度范围为10-35 ℃,适温为17-28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土壤条件、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等。通气好的砂土和砂壤土,干旱贫瘠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pH高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 (二)种传病害和风传病害有加重趋势 1.发病原因 大豆田的病害,在病原物、寄主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大面积发生, 种子自身带菌可引起幼苗、子叶荚和种子受到病害侵害,能够导致叶片退绿,甚至生长点死亡。 2.越冬及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或病残体越冬,也可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但以种子带菌为主。土壤、种子及枯死植物的残体上的病菌可以通过风力向外传播。并且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害传播和发生严重。例如大豆灰斑病,其病原物主要靠气流传播到植株的叶片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的再侵染源。病害发病部位主要为叶部,有些茎杆部也可以受害。高温高湿,低洼积水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3. 病害的主要种类 主要的种传和风传病害有:紫斑病、菌核病、灰斑病、大豆花叶病、赤霉病、 萎枯病、 炭疽病、 霜霉病、黑斑病、 纹枯病、锈病、 白粉病、 细菌性斑点病、 细菌性斑疹病等。 1.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 病原:子囊菌亚门核盘属核盘菌(Sclerolinia sclerotiorum) 发病条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30 ℃,以19-25 ℃最适。菌核形成温度5-30 ℃,适温10-25 ℃,菌核萌发温度5-20 ℃,相对湿度70-%-80%。我国以黑龙江、内蒙古大豆产区发病重,发病率达60%-100%。重迎茬发病重。 2.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属世界性病害,我国主产区以东北三省危害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大豆减产5%-50%。 病原:半知菌亚门尾孢 属大豆尾孢 菌(Cercspora sojina) 发病条件:温暖多湿,低洼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发病重,连作发病重。 3.大豆紫斑病 病原: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菊池尾孢,( Cercspora kikuchii )。 发病规律: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4-28;分生孢子形成适温为23-27,萌发温度为16-31,最适温度为28.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靠气流和雨水传播。 4.大豆花叶病 病原: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钝化温度55-65 ℃。 发病条件:感病品种的种子带毒率高,可达100%;潜育期短,29.5 ℃ ,潜育期为4天气温高可出现隐性症状。 1.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对过筛湿润细土100-200倍,拌种后可直接播种。 40%的拌种双用按种子重量的0.4%;50%福美双按种子用量的0.5%-0.8 %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50%多菌灵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2克进行拌种;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1000-1500毫升拌种 。 2.土壤处理 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50-200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