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子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字
说 明
一、编制依据
(一)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二)招标文件
(三)两阶段施工图
(四)交通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
(五)计划投入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
(六)实地调查资料
(七)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八)磨思高速公路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下发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其它相关措施。
二、编制原则
(一)确保合同工期,保证按期完成
(二)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业主质量要求
(三)确保本工程在施工中,文明、安全、环保、廉政
三、工程概况
(一)总体概况
磨思高速公路春子箐隧道,设计为左、右幅分离式隧道。路线由左幅起点K47+640=右幅K47+640处分幅,至左幅止点K50+689.62=右幅K50+684.87处合拢。其右幅隧道分界段桩号K48+000~K50+360,全长2360m,磨黑端位于R=313086.861m的左转曲线上,思茅端位于R=608.834m,Ls=100m的右转曲线上,纵坡为人字坡——磨黑端3.00%的上坡 ,思茅端-2.00%的下坡,最大埋深约376.8m;左幅隧道分界桩号K47+980~K50+305,全长2325m,磨黑端位于R=7400m,Ls=150m的左转曲线上,思茅端位于R=800m,Ls=130m的右转曲线上,纵坡为人字坡——磨黑端2.00%的上坡 ,思茅端-2.00%的下坡,最大埋深约372.06m;左右幅隧道累计总长4685m。隧道横坡右幅为-2%~-3%;左幅为-2%~+3%;根据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隧道所在路段情况,拟订隧道有效净宽为10.25m,有效净高为5m的建筑界限。为满足该隧道建筑界限和通风、照明、交通监控、通讯、消防等设施所需空间和路线曲线情况,隧道设计净跨为10.9m,净高为7.05的三心圆曲墙式衬砌断面。本隧道按规范和救援灾害要求,左右幅隧道间设置3处人行横洞,2处行车横洞。为利于车辆调头,在隧道两端设置了洞外联络道。根据通风计算分析,左、右幅隧道均需采用机械通风,采用纵向全射流通风方案。
隧道衬砌根据围岩类别、地形、埋深、成洞条件等进行设计。隧道左、右幅进、出口成洞条件困难段,设计共长70米SMB偏压型衬砌。其余地段与所处围岩(Ⅳ、Ⅴ)相对应设计为S4、S5A、S5B、S5C型复合式衬砌;人行横洞与其所处围岩(Ⅳ、Ⅴ)相对应设计为SR4、SR5型复合式衬砌;车行横洞与其所处围岩(Ⅳ)相对应设计为SC4型复合式衬砌。并对人行横洞及车行横洞与正洞结合处做了特殊处理。SMB型明洞衬砌采用明洞暗做法施工,在成洞条件差的S5A、S5B型衬砌段及S5C型断层破碎带段采用了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支护处理措施,适当加固前方围岩后再进行开挖;S5A、S5B型衬砌段设置有工字钢架支护,S4型衬砌段设置有格珊钢架支护。隧道洞身衬砌采用初期支护、二次支护共同承担荷载结构。
本隧道路面在进、出口端各300米范围内采用沥青砼路面,中间段则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技术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80km/h;
设计远景交通量:30583辆/日(2027)年;
荷载标准:汽超—20级,挂车—120;
建筑界限:隧道有效净宽10.25m,有效净高5m;
洞内卫生标准:60km/h δco=210PPm K=0.0075m-1、
20km/h δco=300PPm K=0.009m-1
(三)隧道区域地质
1、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
春子箐隧道所处区域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区内降雨量充沛,一般5~10月降雨较多,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隧道位于浅割地低中山地形地貌区,山顶呈圆顶状,地形陡峻,地质作用以构造剥蚀、风化为主。从地质调查资料上看,左、右幅隧道均处于相同的地貌单元上。
(2)地层岩性
本隧道区域内的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曼岗组,岩性为紫红、紫灰、灰、灰白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石英砂岩组成。局部构造发育,风化强烈,岩体破碎。
(3)地质构造
路线区域地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段的东支哀牢山西侧及永平~思茅槽地的东南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多次地壳运动,区内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形迹,使其区内构造极为复杂多变。
区域内存在的北西~北北西,近东西向或近南北向的几组断裂构造中,尤以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最为发育,这组构造规模大,延伸远,是区内的控制性构造。
洞身左幅K47+990~K50+205段,右幅K48+100~K50+260段,共有3条断裂通过,其中F1为主断裂,其余两条为二级断裂。隧道围岩为褐红、紫红、紫灰色泥岩夹泥质粉沙岩、砂岩、岩层产状243° ~175°∠34°~23°。路线走向与岩层走向夹角77°~45°。岩体软硬相间,软质岩(泥岩)遇水易软化崩解,形成软弱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日语精读1第17课课件.doc
- 日语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在日本国内.doc
- 日语补助动词的用法.doc
- 日语输入法的使用2015.doc
- 早期教育(干预)大纲.doc
- 早餐的10种简单做法.doc
- 时事经济与财金要情周览.doc
- 时代亿信UAP-G统一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应用场景.doc
- 时代光华-跨国公司如何选拔和培养职业经理人.doc
- 时代光华商务沟通技巧.docx
- 2025年运动控制市场前景分析.docx
- 2025年中国齿轮装置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铝塑膜制造市场环境分析.docx
- 2025年民营医院市场调研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版安全带 安全绳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docx
- 中国空气水分测量仪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安全可编程控制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docx
- 2025年中山市富格电器有限公司(企业信用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电热干手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交联剂项目工程建设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