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楼梦研究史话
课程内容
第一讲 导论——关于《红楼梦》
第二讲 红楼梦研究的发端
第三讲 红楼梦研究的发展
第四讲 红楼梦研究的波折
第五讲 红楼梦研究的复兴
第六讲 红楼梦研究的跨世纪难题
第七讲 红楼梦研究在海外
参考书籍
1、《红学通史》陈维昭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红学风雨》杜景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3、《红楼争鸣二百年》白盾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第一讲 导论——关于红楼梦
一、红楼梦的故事与人物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线。《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最早将《红楼梦》故事搬上银幕的是梅兰芳。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5出京戏片段,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7 Q; n3 t# w0 ~1 b0 w
古代教育制度
古代社会性关系
婚丧礼仪
农村风俗
民间艺人
中外交往
2、精神文化价值
如何入世,如何遁世;
如何做官,如何为民;
如何行善,如何作恶;
如何劳作,如何消遣;
如何争斗,如何妥协;
如何失望,如何期盼;
如何耗殆,如何再生……
第二讲 《红楼梦》研究的发端
红楼梦流传中的评点派
评点是我国古书上特有的一种表达阅读者意见的评论方式,大家可能见到过古代的线装书,大都留有许多空白处,就是给人阅读时写评点派用场。古人的评点常见的有多种形式:总评,是对整部书的内容所作的评论;分评,是对每一章或者是每一回(小说)所作的评论;眉批,是写在书页上方的评论;夹批,是夹在字里行间的评论……,等等。
1、评点派概况
()、“护花主人”王希廉,??? ()、“太平闲人”张新之,??? ()、“大某山民”姚燮。“耽墨子”哈斯宝??? ()、“护花主人”王希廉反反复复在那里宣扬他的宿命论思想“《南华经》曰:‘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仁义道德,羽翼经史,言之大者也;诗赋歌词,艺术稗官,言之小者也”,“语有大小,非道有大小也”,像《红楼梦》这样的小说,虽是“言之小者”,但“善恶报施,劝惩垂戒”,“与神圣同功”,“若夫祸福自召,劝惩示儆,余于批本中已反复言之矣”。
——《护花主人批序》
但他对《红楼梦》在创作上的全景式反映生活的特点还是看得很清楚的,也是很赞许的。“太平闲人”张新之张新之,号太平闲人《红楼梦》“全书无非《易》道”。和王希廉一样,在谬论连连中,张新之也偶尔有一些真知灼见。如他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和人物起名特点的评点就很在理:??? 书中诗词,悉有隐意,若谜语然。口说这里,眼看那里。其优劣都是各随本人,按头制帽。故不揣摩大家高唱, 不比他小说,先有几首诗,然后以人硬嵌上的。 (3)“大某山民”姚燮姚燮,字梅伯,一字复庄,号大某山民、古楳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著有《读红楼梦纲领》(民国年间铅印本改题为《红楼梦类索》)和《大某山馆集》、《今乐考证》等。姚燮的评点多以人物为主,褒黛玉、晴雯而贬宝钗、熙凤的倾向十分明显。而他评点的总原则是:“秦,情也。情可轻,而不可倾,此为全书纲领”[15]。说到最后,还是要轻情,还是要“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之顽固,对书中人物同情之有限,已经很明显了。“耽墨子”哈斯宝。哈斯宝从政治的角度来考察《红楼梦》的“深刻微旨”,看到那个社会有忠臣义士同奸佞当道的斗争,奸佞当道,即便是怀抱尽心报国的衷情,也只能以贪佞而结束哈斯宝从政治的角度来揭示《红楼梦》主题的意义在同时代人中,态度是进步的。? 1、索隐派的概况
红楼梦研究中的索隐派规模颇大,影响颇深,其主要索隐“学说”大致分以下三种。“明珠家事”说(又称“纳兰性德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2、索隐派的评价及其影响?
首先,索隐派红学家不能理解文艺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他们不懂
得,文学创作虽然来源于生活,然而它决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经过作家典型化了的。
其次,索隐派红学家不懂得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作用。
再次,索隐派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索隐派猜谜式的考证工作虽可笑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去求证《红楼梦》的真正意旨所在。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其最着之一例也。《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1954年9月号《文史哲》发表了李希凡、蓝翎两人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