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先秦社会性质问题研究述评.PDFVIP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先秦社会性质问题研究述评.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先秦社会性质问题研究述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陸學界 先秦社會性質問題研究述評 郭 善 兵 (中國 河南大學) 社會性質, 是指在對處於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形態, 即由一定生產 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及其他一切社會要素組成的社會體系, 進行系 統、全面研究基礎上, 對其本質特徵進行的抽象理論概括. 馬克思、恩格斯 認為, 人類社會依次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五種不同性質的社會形態. 這一理論, 被後世學者稱為“五種 社會形態”(或“五種生產方式”)理論. 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五種社會形態”理論對中國古史研究產生深 刻影響. 學界運用這一理論, 對中國先秦時期, 即從原始社會起, 至秦統一 六國止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性質進行闡釋. 自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迄今, 雖然 已有許多學者出版、發表論著, 對有關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評介,1) 但上述 1) 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 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田居儉, 中國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分期討論三十年 (歷史研究編輯部 編, 建 國以來史學理論問題討論舉要, 齊魯書社, 1983), pp.32-62; 叢林, 談談近年來中 國古代史分期問題的特點和趨勢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5-3); 中國史研究 編輯部 編, 中國古代史研究概述,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7, pp.35-38; 殷永林, 近十年來關於奴隸社會歷史地位的討論綜述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4); 李學勤, 先秦史 (肖黎 主編, 中國歷史學四十年,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9), pp.109-116; 李祖德, 中國古史分期問題討論綜述 (朱紹侯 主編, 中國古 代史研究入門,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 pp.453-489; 白壽彝 總主編, 中國通史 (第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pp.140-167, 1470-1522; 朱鳳瀚、徐勇, 先秦 史研究概要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 pp.127-131, 138-142, 272-274, 323-324, 339-344, 356-358; 盧鐘鋒, 回顧與總結: 新中國歷史學五十年 (中國史研究 1999-3); 張分田、張榮明, 中國社會形態及相關理論問題學術研討會述評 (歷 284 中國史硏究 第73輯 (2011. 8) 論著或因出版、發表時間較早, 或僅概述某一歷史時段、某一專題, 而忽略 其他, 或失于收录若干论著, 因而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对先秦社会 性质问题进行研究所提出的有 理论、观点, 其得失及产生的有鑒於此, 筆 者擬通過對相關學術論著的搜集和分析, 對此問題作一比較系統的概述. 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 部分學者在承認馬克思“五種社會形態”理論的 科學性和適用性基礎上, 沿循以往較有影響的“西周封建論”、“戰國封建 論”、“春秋封建說”等觀點, 對中國先秦時期社會性質進行判定和論辯. 1. “西周封建論”及其論辯 持“西周封建論”者一般認為, 西周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2) 學者分別從 3) 生產力、生產關係、典章制度、意識形態、 西周社會封建化進程、條件 4) 5) 和規律、 經濟產權制度, 即土地、勞動力價值地位的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