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改革: 全球趋势与南通实践 二、课堂改革的南通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的背景、内涵与操作建议 南通实践 一、统一认识是基础 二、行政推动是保障 三、培树典型是关键 四、区域推进是捷径 五、撬动名校是攻坚 南通实践 一、统一认识是基础 (一)、课堂改革的现实问题与思考 升学压力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压得学校、家庭、老师无法喘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教学改革(尤其是高中)可谓顾虑重重、步履艰难 、“涛声依旧”。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改革的客船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升学考试成绩,学校和教师并未形成共识,有的老师甚至提出质疑,“我教了这么多年毕业班,每年都这么教,升学成绩都不错,为什么还要改?”尤其在高考成绩高位走强的地区, 对于已经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备考经验的教师来说,教学改革效果难料、前景未卜,与其冒险改革,不如因循守旧,这种思维惯习下形成的教学惯习使众多教师养成了改革惰性,对改革缺乏应有的勇气与热情。 1、教学习惯导致课堂惰性 课堂状况不容乐观,“十多十少”现象依然存在 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统一要求多,分层作业少; 课型模糊多,特点鲜明少; 题海战术多,有效反馈少; 单一传授多,媒体用得少; 被动听课多,主动质疑少; 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 目前课堂教学研究中重“研教”轻“研学”惯习依 然普遍存在。 从教学形式讲,教学乃有教之学 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 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 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为基础、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教”不是不需要,而是服从、服务于“学” 思考:目前的课堂离理想课堂有多远? 改革的空间有多大? 2、“拿来主义”导致水土不服 说到课堂改革,许多老师立马想到: 围坐的课堂组织形式 整堂课的小组热烈讨论 口若悬河的课堂展示 面对教学改革的滚滚洪流,尤其是一个个成功的教改典范,如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江苏洋思的导学案、山西新绛的每日半天授课制、泽州一中e-道建设等,很多学校和教师开始奉行“拿来主义”,在照搬照抄“先进模式”中迷失了自己,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没有有效关照当下的学情,导致模式“水土不服”。 我们应该理性地审视,批判地继承,切不可东施效颦,决不能照抄照搬。形式是可以模仿的,但其内核却是不能复制的。只有明晰改革的核心诉求,形成自己的核心思维,结合现实的校情、班情,将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课改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课改之路。 思考: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型模式、成功经验,我们怎么办? 3、行政发力忽略底层突破 长期以来,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改革惯习,教学改革是教育行政的事,教育行政就一个区域的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各校的职责就是贯彻落实教育行政的教改要求。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各校等待着教育行政的改革举措,而自身失去了改革的源动力,改革成了“单轮驱动”。 由于教育行政的改革无法做到“个性化”,无法细化到微观层面,无法兼顾到每一所学校,只具“广谱性”,不具“针对性”,学校和教师只是被动地参与改革,甚至是应付改革,因此只有自上而下的教学变革一般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改革应该是一种互相逼近的过程,即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与自下而上的低层突破相向而行,要充分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注重教师基于实践的教学变革,以教师持续的微变革形成底层突破的强大力量。任何教学变革,如果只是教育行政自己的“卡拉OK”,没有学校、教师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行政部门最大的作为应是引领与指导。 思考:行政部门如何作为? 4、目标不明导致方向偏离 课堂改革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还是文化成绩的提高? 课堂改革目标仅仅指向文化成绩的提高是一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改革。 从教学实质讲,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而提升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 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基于知识、通过知识,不能止于知识 我们不应将“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成为一句空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有可能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如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语言能力等等。 反观我们的课堂,多数学生不敢大声、流利发言,不会学习、不会合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教学不只是为了分数,更重要是为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