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_第五章_平菇与鸡腿菇栽培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_第五章_平菇与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主要品种及栽培场所 第四节 栽培管理技术 第五节 异常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国栽培平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郑素月,张金霞,黄晨阳(2003)采用电泳技术对我国大规模栽培的64个平菇商业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栽培平菇菌种多样性丰富,64个菌株有44个酶谱类型,不同菌株有各自特有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在60%相似水平上分为6大类: 第一类:包括以白黄侧耳(10号)为代表的21个菌株; 第二类:包括以德国引进菌株为代表的6个未定种名菌株; 第三类:包括7个白黄侧耳与佛罗里达侧耳杂交的杂交种及4个未定种名菌株; 第四类:包括以佛罗里达侧耳(4号)为代表的5个菌株; 第五类:包括以糙皮侧耳为代表的14个菌株; 第六类:包括以肺形侧耳(7号)为代表的7个菌株。 64平菇菌株同工酶酶谱 第四节 栽培管理技术 (以玉米芯栽培为例) 一、工艺流程 二、技术关键 河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每年都有丰富的玉米芯资源。由于没有更好的出路,玉米芯多被白白烧掉,造成严重空气污染。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开辟食用菌栽培新原料,我们利用玉米芯进行平菇等食用菌栽培的研究,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 玉米芯营养丰富,100g干玉米芯含水分8.7g,有机物91.3g,其中粗蛋白2.0g,粗脂肪0.7g,粗纤维(含木质素)28.2g,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g,粗灰分2.0g。碳氮比约为100:1。其特点为质地疏松,颗粒性状好,透气性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氮量偏低。只要根据其特性对配方及栽培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以上。 一、栽培工艺流程 菇棚建造——玉米芯干燥---粉碎---配料---搅拌---发酵---装袋、接种---发菌管理---变温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 1.栽培场所 1.栽培场所 粉 碎 1.培养料及配方 玉米芯应新鲜、干燥、无霉变,用锤式粉碎机进行粉碎,以筛孔直径1.5cm的筛板粉碎的料大小最好。如果玉米芯颗粒太大,虽然透气性好,但由于料空隙大,菌丝生长速度反而降低。颗粒太小,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 玉米芯 配方 (1)玉米芯100公斤,麦麸10~15公斤,硝酸磷复合肥1~2公斤,石膏1公斤,生石灰3~5公斤,50%多菌灵0.1~0.2公斤,水170~180公斤。 (2)玉米芯100公斤,麦麸10公斤,玉米粉5公斤,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0.5公斤,石膏1公斤,生石灰3~5公斤,50%多菌灵0.1~0.2公斤,水170~180公斤。 二、栽培技术规范 2.培养料堆制发酵 按照料水比1:1.6~1.8配料,搅拌均匀后建堆,堆宽1.5~1.6m,高1.2~1.3m。表面轻轻拍实后用木棒打孔,不覆盖薄膜进行开放式发酵,持续6~7天。遇雨天盖上塑料塑膜,雨后立即揭去塑料薄膜。发酵期间每天翻一次堆,改变培养料内外、上下位置。前期中心温度控制在60~70℃,以杀灭杂菌及害虫。后期缩小堆宽、堆高,中心温度控制在50℃左右,以利嗜高温的放线菌及大量繁殖,促进培养料的营养转化,当培养料中形成大量放线菌及腐质霉(似下霜状)即告发酵结束。 建堆发酵 二、栽培技术规范 开始装袋的前一天,翻堆时加入干料重0.1%的50%的多菌灵或克霉灵。 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质地疏松,用手紧握,不能有水溢出,不粘,有稍微霉味,但无刺激性气味。pH7.0左右。 3.装袋接种 装袋前先将料堆散开,散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并使温度下降至30℃以下。特别是在高温期栽培时,培养料一定冷却透,否则,装袋后培养料持续高温,会产生“烧菌”现象,造成菌丝受害,杂菌滋生! 栽培袋在使用前先在袋上刺微孔,以利通气。方法是取8~10个裁好的塑料袋,先在中间扎一排小孔,然后对折。在距顶端6~8㎝处再扎一排小孔。 装袋时用碗或其它容器将料装入塑料袋,边装边压实,装至中间小孔处,取每袋用种的1/3掰成红枣大小的种块,沿袋壁摆放一圈,然后继续装料并压实,到离袋口6~8cm时再摆放一层菌种,用大头针扎口或细绳捆口。 装袋时菌种不可掰的太碎,一般为红枣大小,菌种用量为干料重的15%~20%。 不同菌株(品种)在玉米芯培养基上的产量有较大差异,以103、9745、2180、黑平8号等产量较高。 4.发菌管理 (1)摆放方式:气温高时最好直立摆放,袋间留空隙,每四排留一条管理通道,气温低时可摆放3~4层,排间留管理通道。 (2)控温:袋内温度23℃~25℃为宜,超过28℃易造成杂菌污染。 (3)遮光:有光时会抑制菌丝生长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