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前小测:(复习《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水尤清冽(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 3、斗折蛇行( ) 4、岸势犬牙差互( ) 5、四面竹树环合(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 。 2、写游鱼静态的语句是: 。 3、写游鱼动态的语句是: 。 4、写作者游览小石潭后,产生的感受的语句是: 。 5、课文第2、3、4段依次写了 、 、 、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 潭 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3.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 第一关——字词关 朗读(听读、齐读) 1、注意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 3、注意读出感情。 第二关——翻译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只见月光射进门来(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我愉快地动身出门。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小检测——翻译句子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如吾两人者耳。 第三关——内容关 1、作者为什么会深夜起行,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何特点?有何感受?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②月色特点:月光如水、皎洁、清澈透明、空灵、洁净。 ③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很平静,心无杂念。 3、看着这样的美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那些陷入宦海,热衷于争夺功名利禄的人,何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他愿意做闲人吗?——这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1、积累有关“月”的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2)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6)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唐、李白)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2、背诵课文。 作业布置: 1、用行楷抄写课文,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和小注解。 * * * * * 寒冷 依托 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环绕合抱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水和鱼 潭源 岸势 潭中气氛 石底水清,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