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_2017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1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2节受精作用学案要点
第二节 受精作用
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重难点)
2.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重点)
3.通过构建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模型,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性。
受 精 作 用
一、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
1.卵细胞的转运
(1)通道:输卵管。
(2)途径:卵巢→输卵管伞部→输卵管壶腹部。
(3)动力:输卵管伞部的收缩,输卵管伞部上皮细胞纤毛的协调运动,以及卵细胞放射冠的功能等。
2.精子的转运
通过子宫到达输卵管的壶腹部与卵细胞相遇。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1.受精作用
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融合而成为受精卵的复杂过程。
2.受精作用的场所
(1)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输卵管。
(2)鱼类和两栖类:水中。
3.受精作用过程
(1)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卵细胞透明带上的糖蛋白,是精子特异识别的受体,具有种的特异性。
(2)精子进入卵细胞: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卵细胞膜外最终水解消失。
(3)精核和卵核的融合。
4.受精作用的结果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的数目。
5.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又使子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关注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
一个精核和一个卵细胞(卵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一个精核和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会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合作探讨]
探讨1:精细胞在变形过程中,大部分细胞质都退化消失,只保留头部和一条长的尾部,这对精子的转运有何意义?
提示:这种变化减轻了精子的重量,便于精子的游动,使其能够迅速转运到输卵管处进行受精。
探讨2:受精作用时,怎样防止多精入卵?
提示:当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周围的放射冠立即释放蛋白水解酶,这些酶使透明带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阻止其他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探讨3:就遗传物质贡献量而言,父母向孩子提供的遗传物质应为对等的,对吗?
提示:不对。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因为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但就染色体数目而言,父母向孩子提供的染色体均为23条,是对等的。
探讨4:一胎同时出生的两个孩子称为“双胞胎”,双胞胎是否一定相同?可否呈现“一男一女”的性别差异?
提示:若来自同一受精卵,则双胞胎几乎完全相同,若由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双胞胎与正常状况下来自“两次”所生的孩子一样“差异较大”,甚至会出现“一男一女”的性别差异。
[思维升华]
1.有性生殖的生殖周期
2.受精作用
(1)输卵管:受精作用场所,受精卵开始卵裂,胚胎开始发育的场所。
(2)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3)精子只有头部(含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4)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
(5)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DNA的来源
(1)受精卵
(2)受精卵
3.有性生殖中子代多样性成因归纳
(1)配子多样性成因
①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由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的“随机性”导致配子多样化。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2n种 2种 1个次级精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雄性个体 2n种 2n种 1个卵原细胞 2n种 1种 1个次级卵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雌性个体 2n种 2n种 按上述分析:含23对同源染色体的人类精(卵)原细胞,在不涉及交叉互换的情形下,所产生的精子(卵细胞)类型应有223种。
②交叉互换加剧配子多样化。在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交叉并互换一部分片段,如图中②与③之间互换了部分片段,此为交叉互换现象,其结果可直接造成“父方(深色)”与“母方(浅色)”遗传物质的“掺杂”,即重新组合,其意义在于可提高配子的变异率,增加配子种类,有利于配子(或子代)多样化。
(2)精、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助推子代多样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及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已导致形成足够多样化的配子,然而,受精作用进行时哪一种精子与哪一种卵细胞结合,又呈现“随机性”。如此,势必更加助推受精卵的多样化程度,从而造就子代的多样化。
由此可见,有性生殖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变异来源,从而为适应多变的环境提供了足够多的变异材料。
配子来源的判断方法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文4秋天.ppt
- 课件: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ppt
- 课时备课22.doc
-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我心归去.doc
-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通过激素的调节.doc
- 课时提升作业(三)1.2.doc
- 课时提升作业一陆地与海洋.doc
- 课时跟踪检测(八)分子的性质.doc
-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函数模型及其应用.doc
- 课本内容与化工流程图的融合修改版.ppt
- 2016_2017版高中生物第4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微专题突破中图版必修.doc
- 课程资源(学前教育).ppt
- 2016_2017版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2节DNA的分子结构学案.doc
-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123(修改版).doc
- 2016_2017版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1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2节受精作用学业分层测评.doc
-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ppt课件7.ppt
- 2016~201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册.doc
- 课题研究讲座.ppt
-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新闻6喜看稻菽千重浪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ppt
- 2016~2017学年高三生物第一次测验(含答案).doc
最近下载
-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更新版).pptx VIP
- 2025【比亚迪汽车SWOT、PEST分析3600字】.docx VIP
- 专题03配方法的十大应用(举一反三专项训练)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附答案】.pdf
- 小学英语语法课件-人称代词课件(全国通用版)(共90张PPT).pptx VIP
- 2005斯马鲁森林人维修手册.pdf VIP
- 新解读《GB_T 25921 - 2010电气和仪表回路检验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大气渐变公司简介企业宣传PPT模板.pptx VIP
- 保险行业大数据风控模型构建与应用方案.doc VIP
- 企业宣传模具公司简介ppt模板.pptx VIP
-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知识点整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