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精选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著书立说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日本变政考》《俄彼得改制考》(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梁启超:《变法通义》 谭翤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翻译)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向皇帝上书。 “布衣上书” “公车上书” ..\纲要视频\公车上书(4).MPG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组织学会: 到1897年 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33个 创办报刊: 《时务报》、《国闻报》《湘报》等19种 设立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日本变政考》《俄彼得改制考》 参与新政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纲要视频\康有为谈变法(18).MPG ,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使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二)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时间: l 898年6月11日,他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到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 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富有爱国心、想要有所作为但又无实权的年轻的光绪皇帝也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救亡图存,并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大权。 主要内容: 1.政治:改革官制等。   2.军事:训练新军等。   3.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4.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的本质。但是,在政治上开放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经济上也制定了不少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虽然这些改革措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在当时却是积极的、进步的。在短短的2、3个月中,康、梁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非常活跃,一片黑暗的中国,透出了一些生气。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达到了它的顶峰。 (三)历史意义: 1.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康有为不厌其详地说明只有变法才能御侮图存。光绪皇帝赞同变法,也主要是因为面临列强侵逼的巨大压力,感到不变法自强,清朝的统治就不能维持,中国就没有任何出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三)历史意义 2.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也就是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学革命”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三)历史意义 (三)历史意义 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