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彝学会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彝学会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张晓花,女,彝族,1973年9月出生,初中文化。1990年1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文艺表演和辅导工作。曾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种文艺比赛和汇演,并获得各种奖项。2010加入彝学会,现任彝学会理事,分管彝学会文艺工作。
该同志自加入彝学会以来,在完成单位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彝学会的各项工作。工作中,倾心尽力,恪尽职守,出色完成彝学会交给的各项任务,工作成绩显著,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称赞。
其主要事迹为:
一、倾心尽力,热忱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该同志在日常工作中,走街串巷,四处采风,大力搜集各种民间歌舞素材。通过认真研究,努力挖掘各种民族歌舞材料,并将其整理改编成各种歌舞,在民间广为传播,使我县各种古老的民族歌舞形成从新得到继承和发扬。如:彝族民间歌舞《祭山乐》、《敬酒歌》,曾参加中国彝族文化艺术节,并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优秀奖。而这两个节目,也曾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中得也大力展现,且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为我县彝族民间歌舞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不遗余力,甘于奉献
该同志自加入彝学会以来,对彝学会所分配的工作,无论大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遗余力,各项工作皆能圆满完成。为了搞好2012年寻甸彝族火把节文艺汇演,30多个工作日,朝出晚归,四处走乡串村,几乎走遍全县的各个乡村。为各乡村的民间民族艺术团体进行节目的筛选辅导,有时,工作到深夜,直致该节目能上台表演为止。对于她来说,寻甸彝族火把节整台文艺汇演的所有节目,几乎没有一个节目没有倾注她的心血。而寻甸彝族火把节文艺汇演的圆满结束,更是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寻甸各族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赏。
对个人来说,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能够为自己民族文艺贡献自己的微簿之力,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而该同志的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不骄不躁,回归自然
无论是《民歌中国》,还是中国彝族文化艺术节。载誉归来,该同志并没有以此为傲。而是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继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表演技能。并能主动要求到各街道办事处为各种民间文艺团体进行歌舞表演方面的辅导,其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让每一个学舞者都倍感亲切和温馨。虽然工作非常劳累,但从来都无怨无悔,无论到那里,群众都会给予她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该同志这种不为名利,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品质及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深让我们每一位彝学会工作会为之钦佩。同时,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事实证明,该同志对每一项工作都是倾心尽力的,是我彝学会真正的先进工作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