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最终修改版).doc

延陵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最终修改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延陵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最终修改版)剖析

泉州市晋江下游金塔段浮桥延陵家园安置小区二期19#23#24#楼工程 基 坑 支 护 及 土 方 开 挖 施 工 方 案 福 建 金 鼎 建 筑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况 4 2.1、工程简况 4 2.2、环境条件 10 三、工程场地地质与水文概况 11 3.1、地下室工程场地地质与水文概况 11 四、支护结构设计概况 15 4.1、地下室支护结构设计情况 15 五、施工部署 15 5.1、管理体系 15 5.2、施工进度计划 17 5.3、施工准备 17 5.4、施工总平面布置 26 5.5、基坑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27 六、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28 6.1、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28 6.2、土方开挖及回填 38 6.3、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43 七、基坑工程监测 44 7.1、监测目的 44 7.2、监测项目 44 7.3、监测报警值 45 7.4、监测方法及精度 46 八、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50 8.1、工程质量措施 50 8.2、安全保证措施 55 8.3、文明施工措施 59 九、应急预案 62 9.1、危险源辨识 62 9.2、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架构图 63 9.3、事故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63 9.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65 9.5、事故分级及上报时限 66 9.6、应急救援设备及工具、材料、物料保障 66 9.7、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 67 9.8、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 68 9.9、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 69 9.10、基坑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 69 一、编制依据 1.1、泉州市晋江下游金塔段浮桥延陵家园安置小区二期19#23#24#楼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图纸;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2、施工合同; 1.3、其它的有关规范、规程; 1.3.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3.2、《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GDB/11-489-2007) 1.3.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3.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5-2012) 1.3.6、《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522:2005)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泉州市晋江下游金塔段浮桥延陵家园安置小区二期19#23#24#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拟建地下室为地下1层框架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6337.22平方米,东西向长度约99.60m,南北向长度55.3m,基坑容量约3.5万立方米现场地相对标高为±0.000m(即绝对标高8.40m),基坑底板面标高为-4.80m,底板厚度为350mm,垫层厚度为100mm,部分两桩及多桩承台高度为1.2m、1.7m,电梯井周边承台面标高为-6.3m,承台厚度1.7m基坑开挖深度为4.15-8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II级,侧壁重要系数取1.0。 场地主要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填土、粉砂、粉质黏土、中砂、淤泥质土等,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0m。支护设计采用土钉墙+水泥搅拌桩支护,直径约96m,边长约90m×80m,其中水泥搅拌桩约990根,搅拌桩长度为8-12米(详见基坑支护图纸)。 地下室基坑东边为开阔地及7.0m宽支路,南边20m外为拟建三期场地,西边22m外为规划路,北边44.0m外为已建一期安置楼。 根据地质柱状图显示,地下室基坑范围内地质情况如下表: 基坑支护平面图与监测点及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三、工程场地地质与水文概况 3.1、地下室工程场地地质与水文概况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层及其分布情况各岩土体特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①1:杂色,松散状,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和碎砖块、碎石块等建筑垃圾,硬杂质含量约为25~35%,近期堆填,欠固结。场地内主要分布在23#楼和25#楼大部分位置,层厚为0.70~6.90m。 (2)、素填土①2:杂色,松散状,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少量碎石、块石等,硬杂质含量约为5~10%,近期堆填,欠固结。场地内主要分布在19#楼、大部分纯地下室及幼儿园及教学楼位置,但个别位置缺失,层厚为0.50~5.20m。 (3)、粉砂②:灰色,浅黄色,松散~稍密状,粒径大于0.075mm颗粒含量占50.1%~85.3%,局部含泥量较高,局部相变为细砂或中砂,颗粒呈棱角状,均匀性较差,颗粒级配均匀,分选性差,冲洪积成因。场地内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层厚2.00~5.20m,层顶埋深0.00~2.50m,层顶标高4.62~8.21m。 (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