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鱼类资源的保护
四、鱼类资源的保护
1)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为了保护亲鱼繁殖后代和幼鱼很好地成长,在它们途经的地方和时间,对捕捞作业加以一定的限制。(2)规定捕捞尺寸和网目规格,目的是用来保护未成熟的幼鱼让其生长,以免资源枯竭。根据各种不同的捕捞对象,规定各种鱼类允许捕捞的最小尺寸,以留有足够的幼鱼,让其成长起来,进行繁殖后代为标准。网目的规格是指网目的大小,捕捞各种不同鱼类有不同的网目规格。(3)渔具、渔法的限制和禁用。对鱼类资源危害较大的渔具和渔法要加以禁止和取缔(如炸鱼和敲作业等)。(4)人工投放苗种和移植驯化及消灭敌害生物,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鱼类品种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环境保护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水、废水和其它废物大量流入水域,引起水域环境被污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饵料生物遭到破坏,鱼类机能减退,繁殖、发育、生长能力的降低,严重的导致鱼体中毒,发生病变,以致于引起死亡,致使鱼类资源遭到破坏。目前,环境保护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我国正朝着改善这方面的情况而努力。
复习题
1 2
3
4
5
610对脑神经的名称,其中哪些是支配眼肌的,哪些是与嗅、视、听觉发生联系的,哪些是与咽弓有关的?
7
8
1)开鳔类与闭鳔类;
2)软骨原骨与膜原骨;
3)歪尾型与正尾型;
4)动脉圆锥与动脉球;
5)楯鳞、硬鳞、圆鳞与栉鳞。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六章 两栖纲(Amphibia)
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生活在水中的现代硬骨鱼类在鱼类进化史上确实是已达到了高峰。然而,当我们注意到脊椎动物进化的整个图案时,可以看到,现存的硬骨鱼类只是进化中的一个复杂的分支,它已离开了通向更高等的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主干。脊椎动物进一步的发展是从水生到陆生。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陆上的生活条件远比水里要多样化,这使动物有了向更高级和更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这一类群中包括大鲵、蝾螈等有尾两栖类和日常习见的青蛙、蟾蜍等无尾两栖类。现存的两栖类,从机能结构上和个体发育上都可以反映出它们的过渡性质。从机能结构上来看,两栖类既保留着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同时它们又获得了一系列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承前启后,居于中间地位;从个体发育上来看,蛙类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则能上陆生活,从两栖类的个体发育也可以反映它在系统发生中所处的中间过渡地位。
25—30℃,而陆地上的温度,则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变化。陆地上的湿度变化很大,对于陆栖动物来说,存在着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而对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在陆地,空气中所含的氧气,至少是水中所合的氧气的20倍;每升空气中约含氧气210ml,而每升水中仅含氧气3—9ml。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密度的1000倍,动物漂浮在水面上,附肢不必承受体重,而陆生动物的附肢,则需承受体重,由它把身体支撑离开地面并完成运动。陆上环境条件复杂,机械性刺激加多,另外,如声、光等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和在水中的也不同。所以,由水中转移到陆地上来,环境条件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动物体制结构的改造。
第二节 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对于最早登陆的两栖类来说,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例如:呼吸介质改变的问题、重力因素、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陆地环境条件复杂和传导声、光的介质改变等。这些矛盾是通过动物体新性质的不断产生,旧性质的不断消失而逐渐解决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和其不完善性。
1 2
3
五趾型附肢与一般的鱼鳍有很大的区别:鱼类的鳍是单支点的杠杆,只能依躯体作相对应的转动,而陆栖脊椎动物的附肢是多支点的杠杆,不仅整个附肢可以依躯体作相对应的转动,而且附肢的各部彼此也可以作相对应的转动,既坚固又灵活,适于载重又适于沿地面爬行。但是,和高等陆栖脊椎动物相比,两栖类的附肢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地位,四肢还不能将躯干抬高离开地面,也不能很快地运动。
4 51—2层细胞轻微角质化,因此,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这就决定了两栖类还依赖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条件,还不能离开潮湿的环境。
6
7
7—8℃时,大多数种类即进入蛰眠。所有这些情况都决定着两栖类的分布,只有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潮湿的环境里两栖类特别多,温带较少,沙漠或高山地区则更少,仅有很少的种类适合于寒带地区生活。两栖类皮肤的通透性使得它们不能生活于盐水或盐分很大的土壤中,盐分对蛙卵和幼体特别有害,甚至1%的氯化钠溶液即能使它们致死,因此,在海水中和海岛上没有两栖类。
第三节 两栖纲的代表动物——黑斑蛙(青蛙)
R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唐代制度及其变迁.ppt
- 唐僧的领导力.ppt
- 哲学思维与企业管理.ppt
- 唐宋元时期消化道脾胃湿热证用药规律研究.doc
- 唐山不锈钢厂生活区厂房钢结构制安施工方案.doc
- 唐国红电路.doc
- 唐朔飞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6.ppt
- 唐宫婚礼布置计划周千百合.ppt
- 唐都-科龙诚信营销执行案.ppt
- 唐工艺美术赏析.ppt
- 白银区大井子沟建筑用石料矿开采项目报告表.pdf
- 甘肃天鑫热力科技有限公司(省军区供热站)锅炉房建设项目报告表.pdf
- 甘肃天鑫热力科技有限公司(警备区供热站)锅炉房建设项目报告表.pdf
- 景泰县竞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石英石改扩建建设项目报告表.doc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大入秦延伸增效景泰生态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靖远煤业集团刘化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尾气制硝铵改造利用项目报告书.doc
- 景泰县兴华石膏矿石膏、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及石英岩开采及加工项目报告表.doc
- 甘肃锐金混凝土有限公司搅拌站、机制砂建设项目报告表.pdf
- 西北矿冶研究院先进金属材料和矿用浮选药剂智能化中试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兰州重离子DSA应用项目报告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