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角肌注射术.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肌注射术

三角肌注射术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1.三角肌 该肌呈三角形,底朝上,起自锁骨外侧1/3、肩峰、肩肿冈及肩胛筋膜,整块肌肉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外、后三方包绕肩关节。 2.三角肌的血管、神经 三角肌的动脉来源较多,前外侧部由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分布,后部由旋肩肿动脉的分支分布,旋肱后动脉向后经四边孔至三角肌分布于三角肌的大部,为三角肌的主要动脉。腋神经从臂丛后束发出,与旋肱后动脉伴行至三角肌。 3.三角肌的分区 将三角肌长宽各分三等分,分别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将全肌分为九个区域。斜线所示区因肌肉较厚,没有大血管及神经通过,为注射的绝对安全区;密点所示区有腋神经的分支通过,但分支较细,加之肌肉较厚,为注射的相对安全区;空白所示区肌肉较薄,不宜作注射部位;交叉线所示区因有挠神经通过,为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区皮肤较厚,皮下组织较薄。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见分区。 2.体姿参考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3.进针层次 注射针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至三角肌内。 4.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进针技术同臀肌注射法。作三角肌注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三角肌不发达者不宜作肌肉注射,以免刺至骨面,造成折针,必要时可提捏起三角肌斜刺进针。 (2)在三角肌区注射时,针尖勿向前内斜刺。以免伤及腋窝内的血管及臂丛神经。 (3)在三角肌后区注射时,针头切勿向后下偏斜,以免损伤挠神经。三、操作步骤 3.1 适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3.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3.3 操作方法: 3.3.1 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 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3.3.2 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图10-11);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图10-11?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图10-12)。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二、三角肌注射 肩关节的外侧、前、后部有肥厚的三角肌包绕。该区易暴露,操作方便,是肌肉注射的又一常用部位。 (一) 解剖学基础 三角肌deltoid位于肩的外侧、前部、后部,其底朝上,尖朝下,该肌向下变窄缩成一腱,止于肱骨中段外侧的三角肌粗隆。三角肌受腋神经支配,是外展上肢的重要肌肉。 三角肌血管神经三角肌前缘与胸大肌之间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在此沟内有头静脉和胸肩峰动脉的分支走行,在三角肌后缘的中点为腋神经伴旋肱后血管进入三角肌处,此点距肩峰后下方6.0cm。 (二) 操作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1.注射点的选择应避开三角肌的前缘和后缘,在中部较宜,这样可免于伤及血管神经。考虑到肌肉的厚度,应选择三角肌上l/3到中1/3区域,针尖勿偏向该肌前、后缘方向。 2.注射时上肢应下垂,使三角肌呈松弛状态,穿刺深度以3.0cm左右,针微向上倾斜为宜。 3.三角肌不发达者应慎用。 (三)失误与防范 1. 注射点确定,要避开进入三角肌部的血管神经束。 2. 不能垂直刺入,避免刺伤骨膜,应取一向上倾角刺入。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