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蜱 虫 咬 伤 处 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蜱 虫 咬 伤 处 理

蜱 虫 咬 伤 处 理 脑血管医院自2012年4月18日至2012年5月18日16时,共收治30例蜱虫咬伤患者,住院病患14例,仍在脑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9例,治愈出院4例,因病情迁延不愈且有加重趋势转牡丹江治疗1例,症状较轻在门诊治疗16例。 30例病例中,有轻重不同的蜱虫咬伤部位局部充血、水肿、疼痛等急性炎症反应,重者有化脓.在18例患者被咬伤的部位发现虫体,其他患者自行将蜱虫去除。 住院病患14例: ▲ 13例病例有局部淋巴结肿胀。 ▲ 1例病人伤口感染化脓给予切开引流。 ▲ 2例有全身发热,其中1例体温最高达39℃ ▲ 患者血象均无异常。 ▲ 1例患者肝功能改变、原因待定 。 蜱虫接触史 ● 1例无野地活动史,无明确接触蜱虫史; ● 1例是因为家人出去种地时将蜱虫带回家被咬伤; ● 28例在发病前1-14日,均因为工作或生产生活活动去到草地、或树林中活动,有的是因为种地和休闲等曾去草地、树林中活动。 患病人群的分布 ●时间分布:4月18日至5月18日共有30例被蜱虫咬伤患者就诊。 ●人群分布:年龄分布:3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4岁,最大72岁。 ●性别分布:30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22例。 ●职业分布:30例病人中有17人为油田在职职工,10人为家属或离退职工,3人为城镇居民。 ●地区分布:全部病例中有27例在采油三厂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群,1例在登峰家园居住,2例为采油六厂职工。 采取的措施 一、针对接诊病例,首先进行蜱虫取出及叮咬部位消毒,应用抗菌素治疗。 二、及时上报医院防疫科。 三、与牡丹江林业医院相关专业专家及时沟通,确定治疗方案。 专家建议: 1、住院治疗患者必需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心电图,伴有肝功损害的可加做肝脏B超;门诊较轻患者对症处置后嘱其观察,随诊; 2、治疗方面 ?因目前没有分离出明确的病原体,根据经验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抗生素应用使用药物最大安全剂量,首选青霉素类,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的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连续治疗2-3周为一疗程,如病情无明显改善,可在停药3-5天后更换药物再治疗一疗程; 3、特别强调:患者于蜱虫叮咬1-2周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必须进行腰穿检查,以明确脑炎、脑膜炎诊断; 4、去除蜱虫方法:对于活体蜱虫,建议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麻醉部位在蜱虫口器下方,麻醉3-5分钟后,用镊子将蜱虫轻轻取下; 5、易感人群的保护:在野外工作时,应穿紧口长衣长裤,戴防护帽或头巾,每隔2~3小时检查一次是否被蜱叮咬,最好互查,回住所后要全面检查衣裤内外。裸露部位涂擦一般防虫剂效果不明显,同时蜱虫储存宿主繁多,要真正消灭野外传染源较困难。 蜱虫可传播的疾病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毒在蜱虫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虫体内越冬。多发生在5~8月,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 (一)轻度森林脑炎:突然起病,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或IgG阳性。 (二)中度森林脑炎:前述表现加重,开始出现颈项强直及阳性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 重度森林脑炎:上述表现加重,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 a)颈肩部或肢体肌肉迟缓性瘫痪; ??? b)吞咽困难; ??? c)语言障碍; ??? d)意识障碍或惊厥; ??? e)呼吸衰竭。 ◆莱姆病 潜伏期3~32天,平均7天左右。然而临床表现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轻者为亚临床感染或仅有一个系统受损害的表现,有的可同时出现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心脏等多脏器的损害。任何一个系统受累均可呈暂时性、再发和慢性化的特点。 临床症状可分三期   第一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见于大多数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亦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结可肿大。偶有脾肿大、肝炎、咽炎、结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肿胀。 第二期:发病后数周或数月,约15%和8%的患者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受累的征象。 第三期:感染后数周至2年内,约80%左右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关节症状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