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丸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docVIP

蜜丸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蜜丸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蜜丸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对传统中药制剂大蜜丸在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合坨温度、含水量控制)的控制进行分析,解决制丸过程中遇到出现的干硬问题 关键词:蜜丸制备;炼蜜;合坨温度;含水量 蜜丸是指中药材用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一种丸,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其根据药丸的大小、制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大蜜丸、小蜜丸两种,其中大蜜丸的重量应在0.5 g以上,而小蜜丸则在0.5 g以下。并且与汤剂进行对比,蜜丸在患者服用后,在肠道缓慢的分解,同时逐渐的释放出药效,其作用比较持久,针对于毒性较大,或者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患者可以缓慢的吸收,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蜜丸的粘合剂是蜂蜜,而蜂蜜又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起到滋补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镇咳、解毒的作用,其味道味甜,适合人群的服用。蜜丸生产设备及工艺虽然相对简单,但在制备过程中蜜丸的质量很难控制,而蜜丸的硬度是检查蜜丸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人通过在制剂配制制备过程中的仔细观察和经验总结,并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如下总结 1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蜜丸是指药材细粉用蜂蜜?檎澈霞林瞥傻耐杓粒?从蜜丸的定义可想而知蜂蜜的选择与炼蜜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 直接影响蜜丸的质量。蜂蜜一般以乳白色和淡黄色,味甜而香、无杂质,稠如凝脂油性大,含水分少为好。但由于来源,产地,气候等关系,其质量不一致,北方的蜂蜜一般水分较少,其中以荆条蜜,枣花蜜为优,而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多。应以荔枝蜜、钡子蜜等优先 蜂蜜需要加热熬炼得到炼蜜,目的是除去杂质, 破坏酶类, 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如果蜂蜜炼制不得法, 选择的炼蜜程度不当, 制成蜜丸后在储存过程中会出现皱皮、发霉、干硬、碎裂等现象。小量生产可用铜锅或锅直火加热,文火炼;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最后用筛网或纱布过滤。《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明确:炼蜜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老蜜 嫩蜜, 加热至105℃~115℃, 其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其密度应为1.35 左右,要保证嫩蜜的色泽无变化, 并且其粘度适中,其适用于油脂含量较多、或者为粘液质、胶质、以及糖、淀粉或者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来制丸 中蜜(炼蜜), 应将嫩蜜持续加热, 使其温度达到117℃作用,保障其水量在15%左右, 密度应在1.37左右, 当持续加热后,其出现浅黄色的气泡,并且该旗袍有光泽,翻腾均匀,由于该气泡和鱼眼相似,因此称之为鱼眼泡。用手捻后,会发现非常有粘性, 并且在两指分开后,其中间不会出现白丝,滴水不散。该蜜适合于粘性较为中性的药材,因此大部分的蜜丸均会制成中蜜丸 老蜜,将中蜜在持续加热就会成为老蜜,使其温度达到120℃左右, 并且要保障水量在10%以下,密度在1.40左右,在持续加热时,该蜜丸的颜色会为红棕色,并且便面会出现大量的气泡,且气泡较大,形似牛眼,因此又称为牛眼泡,用手捻碎后,发现其粘度非常黏,并且当两指分开时,会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会出现珠状,由于老蜜的粘合性较强,因此,适用于那些粘性较差的材料来制丸 炼蜜程度除根据制丸药材的性质来决定,并且与药物的含水量、温度、节气等有关,一般情况下,均会使用稍老蜜, 夏季用稍老蜜。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粉末的粗细、含水量的高低、当时的气温及温度, 决定所需粘合剂的粘性强度来炼制蜂蜜。否则, 蜜过嫩则粉末粘合不好, 丸粒搓不光滑, 过老则丸块发硬, 难以搓丸 2 合坨温度 蜜温过低,与药粉混合时,因蜜液凝稠而与药粉结合不紧密,因此蜜丸会出现蜜液浮于表面,且混合不均、软硬不一等情况;如果蜜温过高,则会导致药材中的相关药物成分遭到破坏,导致药效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制备丸块时,一般会趁热加蜜,当合坨时,将温度控制在80℃左右即可。如果处方中出现麝香、冰片等芳香且易挥发性的药物时,为了避免该类药物的药效挥发,因此在合坨时,蜜温要稍低,控制在55℃左右即可,不要超过60℃;如果当药方中含有乳香、没药、血蝎、阿胶、鹿角胶、熟地等枯性药物时,由于以上药物均具有树脂、胶质、糖、油脂等成分,同时其自身具有易话、易溶的特点,因此在合坨时,其一定要注意温度,保持温度在75℃左右即可;当处方中出现大量的茎、叶、全草类或矿物性的药物时,由于该类药物的粘性较小,因此如果出现误差,合坨后容易出渣,导致蜜丸的表明不光滑,因此应用老蜜进行合药,同时将其温度控制在 75℃~80℃之间。同时在冬季合药时,温度需要高出夏季的10℃~15℃为宜。另外,如果采用手工合坨,其温度应比机器合坨的温度要低5℃~15℃为宜[1] 3 含水量 如何判断蜜丸的硬度,可以通过手或者外观来进行判断;但是也有相关的研究学者认为,以经验公式控制大蜜丸水分含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