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教师版)
课时:2 编号:02 主编:赵淑英 朱乾锋
第课时《》
生二岁而孤,
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三、再读诗歌,整体把握
1.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
明确: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
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
四、赏析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云----碧
叶----黄 特点:鲜艳浓烈 烟雾迷蒙
波----绿
烟----翠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山
水 画面:夕阳西垂 想起
斜阳 芳草萋萋 家
芳草
(芳草”历来也是诗歌中写“别离”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往往与离情密不可分 。“芳草”就是诗人的家乡这里面暗中化用了《楚辞》的话:“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意思是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盛地生长。后来李商隐也说:“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可见,“芳草”远在“斜阳外”,就不单是指自然界中的芳草,而是借芳草来暗示诗人的家乡远在天际,好像越出斜阳之外,比斜阳更要遥远了。?色彩:“碧”“黄”“翠”等描写色彩的词语颜色明丽、醒目,营造出秋季特有的寥廓清新的意境。
?视角变化: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视线继续向远处延伸。结尾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使描写的秋天意境更为空旷、辽远。
?情景关系: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以无情的芳草反衬浓重的乡思,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5.理解“黯乡魂,追旅思”互文的手法。
思乡羁旅之情缠绕不止,使人黯然销魂。
6.赏析“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抒情婉曲的特点。
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7.如何理解“明月高楼休独倚”的表达的感情。
“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
8.词的下阕,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阕的景和下阕的情联结起来的?
下阕抒发了浓重的思乡之情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本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
上片描写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卷,已蕴涵乡思离情,融情于景,为下阕抒情作铺垫。下阕相思离愁是在上阕写景基础上展开的。
词人采用倒叙手法,先在上阕描写触目所见的秋景,然后在下阕“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相思的主人公,使情景人完美结合在一起。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反衬离愁浓重。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进一步突出这种乡思之情。
五、思乡名句积累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六、背诵
第二课时
《八声甘州》
作者
柳永:(?-1053),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