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doc

《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摘 要】宴饮诗是《诗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描写君臣上下、同宗近族、亲朋好友之间觥筹交错、宴饮欢聚的诗歌,表现了贵族的威仪礼节,体现了宗族的和睦和好,展现了周代礼乐文化丰富内容。 【关键词】《诗经》;宴饮诗;礼乐文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西周到春秋中叶各方面的生活,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成就。 《诗经》宴饮诗是周王朝宴饮礼仪的产物,是中国周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 《诗经》宴饮诗的主要内容 《诗经》中的宴饮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宴饮诗,顾名思义,或作于宴会之上,或用作宴会的音乐,或以宴会为题材。最早的描绘宴饮场合的诗,包括大雅中的《行苇》、《既醉》、《凫鷖》、《假乐》,以及《周颂·丝衣》,这些诗多与祭祀有关,如《周颂·丝衣》,既有祭祀的内容,又涉及到饮酒。《大雅》中的一部分宴饮诗如《既醉》、《凫鷖》,都与尸宴有关。而后来随着宴饮诗的丰富和发展,与各种重大典礼相关的宴会都成为宴饮诗产生的摇篮。大雅中的《行苇》,根据朱熹的说法,可能是祭祀结束之后宴饮族人的诗歌;《假乐》则是写天子宴群臣。越是早期的宴饮诗,越是倾向于典雅庄重,但是发展到后面,则越加轻快活泼。《小雅》中含有大量的宴饮诗,一共有十三首有词的诗歌,包括:《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以及以下六首有声无词的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从其形式来看,大多有着轻快和平的调律,与《大雅》和《周颂》中那些与大型典礼,包括祭礼、射礼等相关的宴饮诗大不相同。前者是多是充满宗教气息的庄严肃穆的祝祷场面,而后者则充满了世俗人伦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温情。 宴饮诗的出现,从一个细微的方面体现了周礼的逐渐完备而且往世俗方向发展。在宴饮诗大量出现的年代,礼乐也是相当繁盛和完备的。虽然这种兴盛和完备只是暂时的繁荣,但是从这些宴饮诗本身来看,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反映周代礼乐精神的一些特征。 《鹿鸣》作为小雅之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在众多宴饮诗中,也正是这首诗最符合正统的价值观念。诗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是起兴。朱熹注曰:“呦呦,声之和也。”又注曰:“盖其所望于群臣嘉宾者,唯在于示我以大道,则不必以私惠为德而自留矣。此其所以和乐而不淫也与。”[1]通过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君臣之间的“礼意之厚”,不在于“私惠”,而在于“示我以大道”,如此,则符合“和乐而不淫”的审美品味。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在诸多宴饮诗中间,才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鹿鸣》就是一首贵族宴宾歌,主人之乐,在于与有贤才合德的“嘉宾”相聚。既饮食之,又实币帛匪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也。全诗三章均以鹿鸣起兴,使鹿这种仁兽所象征的和融一体的含义,伴随着欢乐的呦呦鸣声,一开始便造成了笼罩全篇的欢乐而庄重的气氛。三章之中,嘉宾与仁鹿相照,琴瑟笙簧的奏鸣与仁鹿呦呦的呼声相应,筐匪币帛又与革篙芩草互映,水乳交融;三章又层层递进,主题逐步深化,从首章“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周王向臣宾垂询治国大道,到“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要贵族们树立起为民众所仿效的榜样,再到第三章“以燕乐嘉宾之心”,在“和乐且湛”中奏出了君臣和融,浑然一体的主题。这正是周代贵族通过宴饮所达到的目的。 从这首《鹿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客好礼的君主,以及有德有才的嘉宾,宾主之间和乐融融的气氛,从容有仪的应对,透过这一切,更可以感觉出对礼的热忱,从这种热忱中,我们所窥见的是一个已逝王朝曾经的辉煌,以及当时的贤哲们对理想的追求。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从上古到今天的人们的梦想和不懈追寻。 宴礼的一大功用是“通上下之情”,通过宴会的一整套礼仪,既宣示了等级的尊严不可侵犯,又表达了君主对贤才的热爱。而臣下也以治国大道来回报君主的厚爱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