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退休的院士要点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不退休的院士》 编导:刘文婧 摄像:潘亮 严小铖 字幕:北京。清华大学 一组空镜头 (清华大学门口) 外景口播:(口播前半段)今天我们采访的这位嘉宾,他身上有太多重量级的第一,他在中国第一个创建了焊接专业,他是清华大学里第一个获得了国家发明一等奖的科学院院士,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核反应试验堆,在他身上有太多的不可能和太多的故事。 (口播后半段)00:30所以今天,我们特意来到北京,去拜访这位来自江西,年近九旬的科学家。 亦楠问话MVI 0003 02:15有句话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那我想问一下,你还说的出家乡话吗? 潘际銮回答MVI(2) 02:24我当然能说了,我九江话也会说,我瑞昌话也会说,你要我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 (因为我一直跟你接触是普通话,我没想到你家乡话说的这么顺口。)对,我九江话瑞昌话说了,我去了以后,人家还认同我,说是真正的老乡!而且瑞昌的老话我都会。 画外: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笑容可掬中国科学院院士应用于核反应堆制造完成了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MVI(4) 00 41潘:我是基本上呢,有的时候还是在外头,比方说刚才说的那个设计,我是在上海做的,有的是在长春做的,一去就待一两个月,待在呢,所以家务事基本上没做到。 画外:在潘际銮院士的客厅里,有一张非常显眼的照片。照片里一辆轻便的电动自行车,载着一对高龄夫妇,行驶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丈夫头戴运动帽,双手握住车把,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妻子坐在后座,右手揽住丈夫的腰,左手平肩抬起,指向车后方,意味深远。两人面带笑容,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这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骑车一个坐车,,清华园里最美的风景。 workaholic,工作狂!(哈哈)所以他就是特别执着,对他的事业。 09:01我周围朋友的父母都已经退休了,没有人还在做什么事情,只有我爸爸还在工作,搞研究,而且还在跟社会上的科技还在接轨,电脑微信手机统统都能拿的起来。09:37(潘)就是我没有痴呆嘛,哈哈! 亦楠问话MVI 0005 00:13跟您采访之前,跟您学生也聊了下天,包括跟您的女儿也聊了下天,他们都说您是个工作狂,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MVI(4) 潘际銮 00 20我自从参加工作以后,我觉得我这一生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我一心就扑在工作上,我从五十年代当老师以后,整个一个工程不断,一个一个任务不断。 潘际銮的同事 蔡志鹏 01:58潘老师做课题他可不搞那个说的是表面上好,他一定要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呢我们去杨村的焊轨基地,包括北京的焊轨场,往返多次,然后都是在现场去做的实验包括潘老师那时候已经是快80岁了,80岁差一点,差几个月80岁,15米高的那个梯子,他不是咱们这种楼梯啊,工地上那种软的梯子,潘老师爬上去的,把下面人都吓坏了。 (白场淡入淡出过渡) 焊接馆口播: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潘际銮院士的照片高挂在门厅的墙壁上,在众多师资力量当中的最顶端,而对于他的介绍非常简单,就是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他的三个研究方向,但我们足以感受到他的份量,时至今日,已经退休多年的他仍然在焊接馆里,一间非常狭窄并且光线不是很好的办公室里办公,研究着世界上在焊接领域上最做前沿的问题,平日里除了外出出差研究学术会议之外,你一定能够在清华大学焊接馆里捕捉到他的身影! 会场现场 (MVI_0004) 李世豫 08 34他忙的很,你看现在都快90了,还天天上班的。 一组跟拍画面 学生范开果采访 01:56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作风,对科研抓住重点的这种能力,对我们学生,我觉得他不像一个院士,更像一个老师。 02:21他已经在焊接界取得了非常大的一个成就,但是对学生,对我们这些研究生来说,特别平易近人。我们做错了事情他更多的是鼓励。 学生 柳长春 01:16我跟潘老师学习研究有5年的时间了。 01:44虽然潘老师日理万机,比较忙,但对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潘老师了解的还是比较清楚。 02:00我觉得潘老师对工作这个事情,是非常的乐在其中,非常享受工作在科研一线的过程中。 02:30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师风范 潘际銮的学生 张华(现任南昌大学教务处处长) 02:50那么他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他自身的这种行为示范作用,我觉得是值得我们置身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你别说他现在七八十岁了,到实验室他就像个一线的研究人员,甚至趴在地下去焊接,趴在地下去看东西,那根本想象不到他是一个院士。 03:35所以他现在尽管是八十多岁了,但是思维的敏捷性、行动的快速性,都是一般的年轻人跟不上的, 画外:1993年,潘际銮应桑梓之邀,担任新成立的南昌大学首任校长,当时的江西,还是个“三无省份”——无重点高校、无学部委员、无博士点,从填补这几个空白的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