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新课程改革考点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招考新课程改革考点大全

第一章 我国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 第1次(1949—1952) 1950年8月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第6次(1986—1991) 1986年《义务教育法》 第7次(1992—2000) 第一次将以往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第8次(2001至今)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 学会主动建构知识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发展有多种可能性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项目 内容 新课改具体目标 【核心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国家、地方、学校 核心 理念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 第二章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 项目 内容 教学 观 转变 1、“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会学生学习” 3、“重结论更重过程” 4、“关注人”: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发展和人格养成 新型教师观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尊重(关爱、理解、宽容、激励学生)、 合作、综合、开发、研究、创新 教师角色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 1、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 2、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强调反思 4、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 新型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独立意义的人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项目 内容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特点 主动性 首要特征 独立性 核心特征 独特性 体验性 问题性 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项目 内容 新课程结构 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综合课程)、 初中(分科、综合)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5、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新课程结构 特征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具有法定性质。 课程评价改革 评价理念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学生评价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关注过程性评价; 考试只是一种方式 教师评价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 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课程实施 评价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课程管理制度改革 新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新课改课程资源 校内 教科书、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理、生活经验、不同学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校外 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 乡土资源、家庭资源 开发利用 课程标准、教科书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