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多友·母校·川西.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路上多友·母校·川西

在路上:多友·母校·川西 厦门大学 史冬冬 写在前面:2015 年9 月 1 号这个冷雨夜,去学校食堂吃了个饭,然后冒雨回了 个家,一进门就看到顺铭兄的短信,被告知自己在多友冰桶挑战的枪林弹雨中躺 枪了……身上的雨水还没干呢,那心情,那滋味,逼上梁山,多友义聚,也是很 爽的感觉,提起笔,特此向精彩枪战的发动者黄顺铭,以及开枪者李红涛致敬, 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篇文字。 一、多友:从多闻之友到多年老友 回想一个月前的今日,我和各位多友正在川西高原上畅游,此刻回想起来, 种种情形如在目前。话说自从建议这次成都聚会开始,我就期盼着 7 月底的到 来,原因之一就是错过了去年内蒙之行,尤其是蒙古包、烤全羊,那时候只有对 着手机流口水的份儿,这次说啥也不能再错过了。 有朋自远方来,每一次多友聚会,除了享受当地的好吃美景之外,也是一次 难得的精神交流和学问切磋。这次也不例外,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尤其丰富,大家 坐而论道、乐在其中的同时,相互间的进一步了解和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个 人即受益匪浅。自2009 年参加多闻雅集以来,我这个中文系出身的传播学门外 汉多数时间都在充当一个旁观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加之性情多内向,有时还有意 地自我边缘化,希望能够管窥新闻传播研究的面貌格局,从而不断地接近它的真 义。这次论坛和聚会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除了碰到故交相互寒暄叙旧之外,也 结识了一些新朋,大家汇聚一堂,高谈阔论。这其中当然首推CC、何舟、陈先红 等前辈,李老师的主题演讲依旧精彩,除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开阔的中西视野、 精到的见解阐释,其实最令我钦佩的是李老师的语言和行文风格,虽然深受西方 学术训练,但在中文写作的学术表达上却是鲜明的中式话语风格,行文中丝毫没 有受到欧化语式影响的痕迹,甚至有清季民初时半文半白语言的流风余韵,这在 国内当代学者的中文写作中并不多见,我个人以为这应该是现代中文学术的特色 之一,也是所谓“中国话语”的应有之义。此外,这次多友相聚真有点梁山好汉 聚义的意思,有用功多产者如张志安、刘海龙、周葆华、李红涛,有多读广识者 如唐小兵、白红义,有深藏不露内秀者如方师师、雷霞、王斌,有交游广阔者如 雷蔚真,有学术户外兼修者如林芬、梁君健,此外还有众多热情的发红包者…… 恕我不能一一列举。我喜欢在会前会后的聊天中相互了解新近的学术兴趣和研究 想法,相较于阅读模式死板、近乎八股的学术论文,我更愿意这种直面的畅谈, 正所谓读其书想见其人,见到真人,言谈中不受行文规范的束缚,在随意随性中 能够充分表情达意,最后得意而忘言,记住了那些话,那张脸,那才是尽兴。多 友们的言论分别指向了这个领域中不同而重要的学术点,连点成线成面,一幅新 闻传播学的学术地图就呈现在眼前,尽管是不完整的,但足以互通有无,对我自 己的研究和思考有所启示。而且,每位多友在言谈举止间透露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风格和学术气质,高谈阔论不仅是在谈观点,也是在晒风格,你看那小组发言之 后的代表总结,言随意至,不仅是观点的交锋,也是风格的比拼,煞是好看。杜 甫说“转益多师是汝师”,这次聚会于我而言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转益多师。 当然,有幸能有此收获,首先要归功于作为东道主的成都多友,他们男女搭 配,干活不累,而且干得有声有色,细致周到,令人称道,可堪作以后会议组织 的范本。尤其是顺铭兄,在新闻传播学界集学术研究、公关策划、活动营销、组 织沟通、活跃气氛、外加穿衣搭配、美食鉴赏等等技能于一身,如此多功能的复 合型人才,着实了得(此处省略100 个赞)! 只希望这种多闻雅集的聚会一直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多闻之友也就沉淀为 多年老友,不仅切磋严肃的学问,也以性情相交,以文会友,这本就是古代中国 文人的一种传统,李老师继承并发扬光大,功莫大焉,我个人能够参与其中也算 是幸运之至。 二、母校:重返的意义 我坚决报名参加这次成都聚会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次论坛是在我的母校 母院举行,这种重返的大好机会岂能放过。再一看论坛议程,其中竟然有王红老 师的主题演讲,惊喜之余我更是满怀期待。 王红老师是唐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后来多次获得名师奖,广受学生爱戴,是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的元老之一,但为人极其谦和低调朴实,几十年来驻守三 尺讲台,受其影响的学生无数。在博客盛行的年代,她还与古代教研室的其他几 位老师在博客上以诗文往来酬唱,吸引了大批粉丝阅读和回帖,曾被评为最受欢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