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十三届中学生阅讀报告比赛2008中文主题阅讀组(高级.PDF

第二十三届中学生阅讀报告比赛2008中文主题阅讀组(高级.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三届中学生阅讀报告比赛2008中文主题阅讀组(高级

第二十三屆中學生閱讀報告比賽 2008 中文主題閱讀組(高級組)冠軍 地 區:香港 學校名稱:閩僑中學 得獎學生:施少清 書 名:文化苦旅 作 者:余秋雨 出 版 社:爾雅 讀《文化苦旅》這本書,心中可說得上是百味雜陳,是驚歎,是惱怒,是 錯愕,是憤怒,是慶幸,是擔憂 ……可讀到最後卻只剩下無止盡驅不走的悲哀 和恐懼。 在人們的眼中中華文化光輝璀璨,屹立不倒,是全國人民的驕傲。中華民 族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衣冠文物的人種之一,她創造了象形文字、甲骨文、金 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文字,創造了簡帛,又成功發明了紙和 印刷術。於是,中華文化乘著一艘艘帆船在書籍的海洋中向四方傳播開去。舉 足輕重的四大發明,造詣高深的文學作品,雕功精致的手製品,歎爲觀止的建 築物,傳統莊重的禮儀習俗等等,無不吸引著外國學者來探究、來學習。日本 大規模模仿唐朝,馬可孛羅不辭辛苦東行不就是鐵一般的證明嗎? 既然中華文化如此昌盛,我爲何覺得悲哀呢?人們往往只會遠遠觀看中華 文化,卻不會、不想、不敢去接近她。不知是因爲被現實的煩惱俗事所纏身, 沒空搭理她;或是利字當頭,即使走近看清了她的外貌,卻視而不見,又一腳 踹開她;或是太習慣她的存在,反而忘記要進一步瞭解她;還是害怕一旦靠近 她,就會發現她並非如遠看般生命強大,反而如風中殘燭,只剩下些微的氣 息,需小心翼翼呼吸,生怕一用力,吸多了氧份,就使這光芒瞬間消失了呢! 爲甚麽這樣說呢?因爲人們創造出文化,又總是毀掉這創造的文化。書籍是連 接歷史的索鏈,古蹟是歷史走過的痕跡。書籍和古蹟將這廣闊土地上的文化凝 聚起來,讓人們可以很近接觸文化。然而野蠻的戰火幾乎不間斷地在焚燒著脆 薄的紙頁,無邊的愚昧更是不時吞食著易碎的智慧。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就將 不可計數的文化活生生毀掉。「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當一 個新朝代來臨,執政者第一件事就是燒毀舊朝代的宮殿。沒想到各種朝代興起 卻代表無數文化的消失,怎叫人不難過,不傷心呢? 面對生命力脆弱、滿身滄桑的中華文化,向來怕看真正悲劇的中國人,幾 乎沒人願意正視,扛下這重擔,可是本書的作者捂著心中疼痛,拖著沈重的腳 步去進行他的文化之旅。作者來到敦煌洞窟內,看到被勤勞的王道士認真粉刷 成的慘白的牆壁,再看到被王道士純真地打爛再花費請人堆塑成的慘白的怪 像,腦中也是一片慘白。我不知道王道士在做這些事時有沒有聽到中華文化這 1 座大山的一隅崩塌的巨響,不過我感受到作者確實聽到了,因爲任何人看到這 一幕都會心碎。再看到王道士高興從外國冒險家手裏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 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不費吹灰之力地運走。「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車, 又一大車。都裝好了,紮緊了。吁 …… ,車隊出發了。」這些屬於中國的無價 之寶就是那麽簡單、那麽容易被無知的人用雙手恭恭敬敬地奉上,這怎不叫人 怒髮衝冠,心如刀割呢?可這一切又無可奈何,誰讓大部份的中國人對中華文 化的保護意識極弱。是傳統?是遺傳?是習慣?還是血緣關係?從古至今,有 多少文化生於我們手裏又死於我們手裏。大家不是都在說以古爲鏡,方可使時 代更加進步嗎?大家也知道「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道理。那麽爲甚麽 這樣的事情卻不間斷的發生?作者如洪水般的憤怒根本無處渲泄,對著王道士 也無非是對牛彈琴。甚至外國人都認爲他們從一個愚蠢人的手中救出這筆遺 産,是多麽重要,多麽偉大。作者恨啊!但是事實是事實,如果不是這些外國 人,這筆遺産也遲早毀在這人身上,所以他的義憤填膺,滿腔怒火最後變成了 沈默,只能任由自己的心淌血。 明明是中國的遺産,明明是我們自己的東西,爲何卻要外國人來保護呢? 難道我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遺産嗎?事實證明,我們能。天一閣,一座由中 國人守護的書樓,也是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是由明代的官員范欽到全國各 地做官時,在各地區搜集公私刻本如:地方志、政書、實錄、曆科試士錄和詩 文集等。當他過世後,他的子子孫孫繼續守護著它。天一閣的閣門封閉了很長 時間,及至大學者黃宗羲先生經范氏家族同意可登樓細閱全部書籍後,天一閣 有了一條可以向真正的大學人開放的新規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