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八阿里山纪行精选
十八 阿里山纪行 1.学习游记采用的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3.赏析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江苏如皋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美学和美学史。主要著作:《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史》等。 1997年7月初,吴功正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台湾学者在为他接风洗尘后就陪伴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应该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了《阿里山纪行》,发表于1997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风靡( ) 山岚( ) 谛听( ) 雄踞( ) 鱼鳖( ) 静谧( ) 一泓( ) 幢顶( ) 堪称( ) 红桧( ) mǐ lán dì jù biē mì hónɡ chuánɡ kān ɡuì 一、读一读 山 岚: 恍如隔世: 接风洗尘: 谛 听: 雄 踞: 风 靡: 二、记一记 好像隔了一世,多形容对时间的变 迁、事物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山中的雾气。 仔细听。 强健有力、雄壮威武地占据着。 一、研读文本 1.文章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2.作者进阿里山时有何感受?3.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 4.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如画的风光?5.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6.凡概括一处的特征,总要从他最有代表性的景(板书)看起来。比如,苏轼曾经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也。化用过来,到台湾,不游阿里山,乃憾事也。到阿里山,不游神木,乃憾事也。(引入具体文段赏析)我们一起来看这株神木到底独特在哪里?7.“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1.文章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 作者所表达的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以及其为全文奠定的抒情基调。 2.作者进阿里山时有何感受? 幽深与宁静。 3.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 课文第3段是过渡段。这一段先用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 第4段,写潭水清澈。 第5段,写林区的宁静。 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 第7段,描写无边无际的森林。 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 4.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如画的风光? 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 5.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6.凡概括一处的特征,总要从他最有代表性的景(板书)看起来。比如,苏轼曾经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也。化用过来,到台湾,不游阿里山,乃憾事也。到阿里山,不游神木,乃憾事也。(引入具体文段赏析)我们一起来看这株神木到底独特在哪里。 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7.“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林海”,山上“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 请你结合对课文的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时事政治题库及参考答案(100题).doc
- 2024年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doc
- 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必修3与旧版教材选修5对比分析.pdf VIP
- 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2.2.2 脊椎动物(鱼) 课件01.pptx VIP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表.pdf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件.ppt VIP
- NB_T 33018-2015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教育家精神》全文课件.ppt
- 国开电大学习网国家安全教育(山东大学(威海))答案.pdf
- 学堂在线昆虫文化(安农)期末考试答案(65题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