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现当代文学第十一章抗战与40年代文学运动精选.ppt

南师大现当代文学第十一章抗战与40年代文学运动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师大现当代文学第十一章抗战与40年代文学运动精选

第十一章 “抗战”与40年代的文学运动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1938年3月27日,武汉 2、理事:左翼,国民党,民主人士,通俗文学,鸳鸯蝴蝶派等,老舍主持常务工作; 3、会刊:《抗战文艺》 (1938.5—1946.5) 4、“文章入伍,文章下乡”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二、国统区的文学论争: 1、关于“与抗战无关”的论争: 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中央日报》副刊《平明》上发表《编者的话》,表示:“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益处的”。5日,罗荪发表《“与抗战无关”》一文,认定梁在鼓吹文艺与抗战无关并加以批判,梁实秋再作文答辩,从而引发一场历时四个月的论争。反对梁实秋的一方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当今文学不可能与抗战无关;二是抗战文学的公式化倾向恰恰是因为深入抗战的生活还不够。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面对文化界左翼人士的愤怒批判和政治声讨,梁实秋三缄其口不再辩解。1939年4月,他结束了副刊编辑工作,临去时在副刊上登了一则简明的《梁实秋告辞》,告辞说: “我不说话.不是我自认理屈,是因为我以为没有说错话。四个月的‘‘平明’’摆在这里,其中的文章十之八九是“我们最为欢迎的”“于抗战有关的材料”,十之一二是我认为“也是好的”的“真实流畅”的“与抗战无关的材料”。……所有误会,无须解释.自然消除。所有的批评与讨论,无须答辩,自然明朗……”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2、关于“歌颂与暴露”的论争: 1937年7月,茅盾发表《论加强批评工作》,提出抗战文艺不能只是歌颂光明,也应该暴露黑暗,1938年4月,张天翼发表小说《华威先生》,暴露抗日统一战线里面的黑暗面,5月10日,李育中发表《幽默、严肃和爱》,在肯定小说的同时,指出抗战时期的创作不应该只暴露黑暗面而不表现光明,也不宜只采取冷嘲的手法,引发的争论持续到1940年下半年。后来国民党主管文艺的张道藩也介入这场争论,反对暴露黑暗,表达了国民党的官方立场。但大多数文学家从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坚持歌颂与暴露并重的立场。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3、关于“战国策”派的论战 1940年4月,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林同济、陈铨、雷海宗在昆明主办《战国策》半月刊,之后又于1941年12月至1942年7月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他们办刊的宗旨是探讨战时文化重建问题。在理论上他们引进文化形态史学,把第二次世界大战说成是战国时代的重演,把战争说成是民族竞争,是国力的竞争。因而,他们认为要使我们民族能够自立于这个充满竞争的所谓“战国时代”,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力,而国力的要素则在于民气,在于振发民族精神。但是中国两千年大一统皇权专制已经使我们民族文化活力颓萎,国民性格孱弱。根据这种思路,“战国策”派在哲学思想上倡导尼采学说,推崇权力意志,呼吁英雄崇拜,企图以此来健全国民性格,焕发民族生命力。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文学思想:提出“恐怖、狂欢、虔恪”三大母题。恐怖指人们看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毁灭时的灵魂颤抖,狂欢是自我对恐怖的征服、镇伏,虔恪是对神圣的绝对体如国家、领袖、英雄等的“严肃屏息崇拜”。“战国策”派还呼唤人们不要一味画春山,而要“描写暴风雪”,写“暴风雪中挣扎”,通过文学来展示来呼唤一种民族的原始强力。从基本的理论原则看,“战国策”派作为一群自由知识分子,其对文化重建问题的思考是反法西斯的。他们的创作如陈铨的《金指环》、《蓝蝴蝶》等的主题就是“牺牲儿女私情,尽忠国家民族”。剧中的主要人物,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为了真善美的任何一方面,愿意牺牲一切,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由于“战国策”派在文化形态史学观上的唯心倾向,在理论主张上与尼采的相近,创作中歌颂的抗日英雄大多有国民党的政治背景,所以,“战国策”派的创作曾经得到国民党当局的奖励,而文化界的左翼人士则对他们发起了四十年代中最为猛烈的一次思想批判。汉夫的《“战国”派的法西斯主义实质》等文从政治上解剖这个派别的理论,直斥其为赤裸裸的希特勒主义,欧阳凡海的《什么是“战国”派的文艺》则指出林同济的三母题说是反理性的法西斯主义文艺论。有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沈从文等也对“战国策”派的理论表示了不同意见。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运动 4、关于“主观现实主义”的论争: 论战背景:(1)以《讲话》精神总结回顾抗战文艺而逐步引起的。抗战以来文艺界为抗战救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也出现过一些较好的作品,但图解政治概念、公式化、教条主义倾向、内容空虚等缺点仍然存在。(2)1945年底文艺界曾就茅盾的《清明前后》和夏衍的《芳草天涯》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过讨论;(3)30年代现实主义(典型论)问题讨论的继续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