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P高速数据采集及LabVIEW接口实现.pdf

EPP高速数据采集及LabVIEW接口实现.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PP LabVIEW EPP LabVIEW EEPPPP高速数据采集与LLaabbVVIIEEWW接口实现 摘 要:介绍了EPP 高速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其在LabVIEW 下的接口实现。通过 直接对端口的操作,可以用LabVIEW 直接产生EPP 读写时序,配合外部FIFO 和握手电路,完成地址的写出与数据的读入。再利用LabVIEW 本身的图形工具, 可以方便地构成数据的波形显示及对数据的各种处理。 关键词:LabVIEW;EPP;数据采集;FIFO 1引言 可以实现PC机数据采集的接口很多,如ISA,PCI,EPP,USB等,其中最容易 实现,而且性能很稳定的模式就是EPP模式。EPP指增强型并行接口标准(Enha nced Parallel Port),他电路实现简单、时序稳定、与所有软件接口容易实现、 支持各种采样速度,是用做数据采集比较理想的接口。 LabVIEW是现在应用广泛的虚拟仪器开发软件,他将数据采集与分析上的大 多数方法都模块化,以供用户任意组合。其强大的图形显示能力及数据分析处理 能力,不但降低了软件开发难度,而且提高了用户界面的可视性。 用LabVIEW驱动EPP接口进行数据采集,不但实现方法简单,而且可以利用 LabVIEW的显示与分析工具,免去了买采集卡的昂贵费用和复杂的图形界面程序 编写,具有经济上和实现上的双重优势。 2采集卡硬件电路设计 EPP模式实现了主机驱动的非对称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可获得500 kB/s~2 MB/s的传输率。他是面向主机总线的,其所有的时序都由主机发出。首先,主 机发出一个时序周期,然后把寻址地址发送到总线上,当主机产生地址选通信号 时,地址就由外部电路锁存。数据传输由数据选通信号进行。当被寻址器件应答 一个准备好信号时,这个周期就被接收了[1]。 EPP提供了数据写周期、数据读周期、地址写周期、地址读周期4种数据传 送周期。图1为常用的EPP握手硬件电路。每个读写周期都会按照图1所示时序 由硬件产生握手信号。其中握手信号nWait之前的2个非门是为了进行一定的延 时,以保证数据读周期内的正确性。 大于EPP总线传输率的采样需要用到FIFO(先入先出高速缓存),采样周 期一般为主机先发出一个地址写周期,锁存地址信息,再发出控制命令,控制外 设开始进行采样,然后等待数据写进FIFO。FIFO满标志(FF)为低时,主机发 出控制或地址命令停止采样,再将FI FO中数据读进主机。 FIFO常用的是IDT720X系列。A/D转换器应选用高速型。本设计选用的是I DT7203-35和Anal og公司的8位40 M的ADC9057840芯片。采样电路如图2所 示。 AD9057采样周期如图3所示,在一个编码周期内的上升沿,芯片将Ain脚 接入的模拟量转换为数 字量。FIFO在同一个周期的下降沿将信号锁存,因此A D9057可以与FIFO共用一个时钟信号。这样,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就可以完成一 次采样工作。 3LabVIEW接口设计 利用LabVIEW下“Port in”和“Port out”节点,可以对计算机的端口直 接读写。常用的计算机的并口基地址是378H,该地址可以在设备属性部分查出。 EPP的相关的地址如表1所示。 LabVIEW实现连续采样的框图如图4所示。 当用函数发生器产生1 M的正弦波校验采集效果时,得到图5显示的波形。 4关键技术 (1)nWait信号对时序要求较高,应适当选取延时,否则读的信号可能为 总线在读操作前的信号。 (2)应给FIFO一定的时间写入信号,并且在满标志出现后,应关闭FIFO 的编码输入(ENCODE脚),否则数据将继续写入FIFO。 5结语 利用EPP并口和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较容易实现数据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是经济稳定的数据采集方法,可广泛用于自制的仪器内测量超声波、振动等信号。 参考文献 [1]李圣怡,戴一帆,王宪平,等. Windows环境下软硬件接口技术[M].长 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AD9057数据手册,Analog公司. [3]刘晓滨,王孝,冯振声,并口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 制,2003,11(2):125127,1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