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主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郊行(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剥削者的愤慨。 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1、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2、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 3、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通过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4、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5、关注诗歌“情点” 6、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2013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 * 如何读懂诗歌 关河令 周邦彦① ?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 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 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 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2011年全国卷】 写景抒怀诗(羁旅) 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五、关注诗歌“情点”: 情点: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问: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案:诗的感情基调是愁。《汴河曲》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六、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写这幅美景有何作用? (1)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胧,波平如镜、小船摇荡,姑娘语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但这却使诗人的旅愁和乡思更加强烈。所以用乐景为哀情铺垫蓄势,使哀情表达得更强烈、感人。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09福建) 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3、4句,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