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线性规划(对偶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⑥互补松驰定理:设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标准型分别为: 若X*,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那么Y*TXs=0和YsTX*=0当且仅当X*、Y*为最优解。 证明: 原问题 对偶问题 Max Z=CX Min W=Yb AX+Xs=b YA-Ys=C X,Xs?0 Y,Ys ?0 Z=CX=(YA-Ys)X=YAX-YsX W=Yb=Y(AX+Xs)=YAX+YXs 充分性:P58 必要性:P58 该定理的隐含结论: 当一对对偶规划达到最优时,若一个问题的某个变量为正数,则相应的另一个问题的约束必取等式;或者一个问题中的约束条件取不等式,则相应的另一个问题的变量必为零。 理由:由于X*,Y*为最优,故YsTX*=0,Y*TXs=0。 如果Xi*0,所以有Ysi=0,也就有对偶问题相应的约束条件为等式约束(因为X,Y都是非负的); 如果Y*j0,所以有Xsj=0,也就有对偶问题相应的约束条件为等式约束。 ⑦设原问题是: max Z=CX; AX+Xs=b; X,Xs?0 对偶问题是: min W=Yb; YA-Ys=C; Y,Ys?0 则原问题单纯形表的检验数行对应于其对偶问题的一个基解,其对应关系为: XB XN XS 0 CN-CBB-1N -CBB-1 YS1 YS2 -Y 例: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的最优解为X*=(0,0,4,4)T,最优值Z*=28。试用互补松驰性找出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解:写出该问题的对偶问题: Min W=20y1+20y2 S.t. y1+2y2?1 2y1+y2 ? 2 2y1+3y2 ? 3 3y1+2y2 ? 4 yi ? 0,i=1,2,3,4 根据互补松驰性,可得: x3*=40,则2y1+3y2=3 x4*=40,则3y1+2y2=4 解得:y1=6/5,y2=1/5满足对偶问题的前两个约束条件,所以它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其对应的目标函数W*=28=Z*,从而y1=6/5,y2=1/5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例: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试用对偶理论证明上述线性规划问题无最优解。 证明:首先看到该问题存在可行解,如X=(0,0,0),而上述问题的对偶问题为: 由第一个约束条件可知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因原问题有可行解,故无最优解(若原问题有最优解,则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 对偶单纯形法 对偶单纯形法是运用对偶原理求解原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求解对偶问题的单纯形法。 正则解:检验数全部为非负的基本解,叫正则解。 正则解一般不可行。如果可行,即为最优解。 原理:从一个正则解出发,用单纯形法进行迭代,迭代过程中始终保持解的正则性不变,使解的不可行性逐渐消失,所得第一个可行解即为最优解。 其与单纯形法的区别在于: 单纯形法在整个迭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原问题的可行性,即常数列非负,而检验数由有负分量逐步变为全部非负,即同时得到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单纯形法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偶问题的可行性,即全部检验数非负,而常数列由有负分量逐步变为全部非负,即同时得到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单纯形法 对偶单纯形法 从一个初始基可行解出发 从一个初始正则解出发 检验数可 正可负 保持右边常数非负(即解的可行性) 右边常数 可正可负 保持检验数非负(即解的正则性) 检验数均非负,则为最优解 常数均非负,则为最优解 对偶单纯形法的步骤 确定换出变量:在负的基变量中选择最小的基变量为换出变量; 确定换入变量:用换出变量的那一行具有负值的系数分别去除同列的检验数,取绝对值最小者所对应的变量为换入变量; 进行迭代变换(分别进行行、列变换); 进行最优性检验:如果所得的基本解都是非负的,则此解即为最优解,反之继续迭代,直至所有基变量为非负的数值为止。 对于生产汽车的例子: Min W=1600y1+2500y2+400y3 2y1+5y2+y3 ?4 s.t. 2y1+2.5y2 ? 3 y1、y2、y3 ? 0 Max (-W)=-1600y1-2500y2-400y3-My5-My7 2y1+5y2+y3 -y4+y5=4 s.t. 2y1+2.5y2 -y6+y7=3 y1 ? 0 ,i=1,2,…,7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