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第十三章病原微生物与感染.ppt

畜牧微生物学第十三章病原微生物与感染.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培养出细菌就等于感染嗎? 健康带菌或隐性感染 无法在体外人工培养的病原菌 没有可用的易感动物 病原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细菌菌量?细菌毒性 感染= 宿主抵抗力 -*- 畜牧兽医学院 冯 新 一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 二 感染的发生 三 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感染的过程 四 感染的微生物学诊断 五 防制感染的综合性措施 一般概念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 病原体(pathogen):对人或动物机体具有致病作用的各类微生物。 条件性病原微生物(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才表现出致病作用。 中毒性病原微生物:少数腐生性微生物和一些植物病原真菌,虽不在人和动物机体内寄生,但能在原来生长繁殖处产生有毒产物,若这些毒物随食物或饲料进入机体,可使机体中毒,这些微生物称为中毒性病原微生物。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 (一)致病性(pathogenicity) 又称病原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特定寄主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性能。 各种病原微生物,各具有其独特的病原性,通常只能引起一定的感染过程,如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畜禽出血性败血症、猪瘟病毒致猪瘟病,因此,病原性是病原微生物“种”的特性。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 (二)毒 力 系指同一种病原微生物不同分离株的病原性在程度上的差别。 它是病原微生物菌(毒)株的“个体”特性。通常毒力愈大病原性愈强。 不同菌(毒)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 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起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毒力的测定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 毒力因子:病原微生物构成毒力的物质 侵袭力: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在其中生长繁殖,并能深入扩散的能力 毒 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对机体有毒性的物质 (1)定殖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1、 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 粘附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及眼结膜等处 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作用所清除 黏附素:凡细菌表面能与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表面受体黏附的结构成分。 细菌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结构成分:革兰氏阴性菌菌毛; 非菌毛黏附素:外膜蛋白(OMP)以及脂磷壁酸(LTA)等。 1、 侵袭力 无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F1 →D甘露糖残基→动物、组织细胞 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 大肠杆菌F4(K88)→ 猪的小肠前段 大肠杆菌F6(987P)→ 猪的小肠后段 大肠杆菌F2→ 人的小肠 1、 侵袭力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 霍乱弧菌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痢疾志贺氏菌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 溶血链球菌 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班,造成龋齿。 (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抗吞噬作用: 第一、不与吞噬细胞接触,如通过外毒素破坏细胞骨架以抑制吞噬细胞的作用,如链球菌溶血素。 第二、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 第三、在吞噬细胞内生存,如沙门氏菌可抑制溶酶体与吞噬小体的融合;李斯特杆菌被吞噬后,很快从吞噬小体逸出,直接进入细胞质。 第四、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 1、 侵袭力 抗体液免疫机制: 第一、抗原的伪装或抗原变异。 第二、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 第三、通过LPS、OMP、荚膜及S层等的作用,抑制抗体产生。 (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1、 侵袭力 (3)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内化作用对细菌的意义:宿主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杀灭。 (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1、 侵袭力 (3)繁殖与扩散 在体内增殖: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快,易在体内生存。 在体内扩散:细菌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