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地貌地势
广东省地处北纬20°13′一25°31′109°41′一117°20′17.8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6%
第二节 行政建制
广东省行政建制是实行市管县体制,设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佛山、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等19个市,共设115个县(自治县、区),1 634个镇(乡)和东沙群岛。
广东行政建制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需要而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行政管辖范围是包括现属广西区管辖的钦州地区及现海南省。 1949年设汕头、湛江两个地级市,潮汕、兴梅、东江、珠江、南路、西江、粤中、琼崖8个专区,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下辖5个县级市、98个县。1950年将南路专区更名为高雷专区,北江临时委员会更名为北江专区,琼崖专区更名为海南行政区,升佛山、江门、韶关、海口为地级市。1952年撤销北江、潮汕、兴梅、高雷、西江、东江、珠江、粤中8个专区改为粤北、粤中、粤西、粤东等4个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4年中央直辖市广州市划归广东省领导。1956年撤销粤中、粤北、粤东、粤西行政区,设立高要、韶关、汕头、湛江、惠阳、佛山6个专区。1959年县市大量合并,全省设海南行政区和黎族、苗族自治州、广州市和汕头、佛山、韶关、江门、湛江等5个专区,下辖7个县级市,58个县,2个自治县和7个市辖区。1961年体制下放,江门专区改为肇庆专区, 原合并的县又分开,全省下辖95个县(自治县),8个县级市。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同时将北海市及合浦县、灵山县、钦州壮族自治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1979年设立深圳、珠海两个地级市。1981年设立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全省除海南及肇庆、惠阳、悔县三个地区外,其余设9个市,即汕头市、韶关市、佛山市、江门市,湛江市,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茂名市。1988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建立海南省,梅县市改为梅州市,增设汕尾、河源、清远、阳江等4个市,并将肇庆、惠州、东莞、中山升为地级市。1989年潮州市归省直接领导。至此,广东省全部实行市管县体制,行政区划如前述。
第三节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一、人口与民族
人口密度大。据省统计局统计,1990年末,全省人口为6 2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 700万人,农业劳动力3 01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38人,是我国人口较为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分布自北向南递增,其中以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最大,汕头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910人。
多民族的省份。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省除汉族外,还有52个少数民族,约35万多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壮、瑶、回等。壮族主要居住在连山壮族自治县,瑶族主要居住在连南乳源瑶族自治县。
二、华 侨
广东省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据1987年《广东年鉴》资料,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约有3000万人,其中祖籍广东的就有2000万人左右。同时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广东人约500多万人。华侨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自国家实行开放、改革、搞活的方针以来,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更是热心支持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他们自愿投资兴办家乡公益事业,或投资引进技术、设备,为国家、侨乡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三、工 业
广东近代工业发展较早,造纸、印刷、机制糖、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以及陶瓷、盐业等工业,早在19世纪70年代或更早已相继出现,但设备简陋,大多数是手工操作的小作坊。机械制造业也是处于“小机器不能造,大机器不能修”的状况。至1949年,工业总产值也只有6.55亿元。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工业才逐步得到发展。虽然由于地理位置所处的战略不是国家工业投资的重点,工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全国水平,电力、交通、原材料基础工业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实行开放、改革、搞活的方针和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通过利用外资,引进设备,使广东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生机勃勃,创建国以来最旺盛的局面。“六五”期间更新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6.9%
建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生产关系变革,同时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改革耕作制度,逐步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田水利至1990年底,全省有大小水库7214座,塘堰44833座,蓄水总库容376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800万亩,引水工程5.3万宗,总引水流量1548秒立方米,灌溉农田835万亩;机电排灌工程共190万匹马力,排灌面积共1154万亩,堤防工程总长1.61万公里,捍卫耕地1684.5万亩。提高了抗灾的能力,有效灌溉面积2907万亩,占耕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