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pdfVIP

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从从“古古诗诗词词热热”看看文文化化自自信信与与文文化化传传承承 新华社上海2月11日电 题:莫愁前路无知 ,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 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新华社记者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 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 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一名攻擂者在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录制现场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 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 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 记…… 2月7 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新华社记者 曹国厂 摄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 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 《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 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 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2月7 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诗词书籍。新华社记者 曹国厂 摄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 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 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 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 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 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 过的书籍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 社团、辩论社。 主持人董卿 (右一)与嘉宾在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录制现场 (资料照片)。新华 社发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 《中国诗词 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 鸣,但是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 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心灵有所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少专家认为, 《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已经成为一 个引子,将长期默默植根于校园、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出来。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活动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节 目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将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 传播结合起来。“所谓荧屏清流,‘清’指其品质与品位,‘流’就是要真正流到观众心里。” “中国老百姓对于诗词的喜爱和爱好,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古典诗词的美,根植于文 化传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专家骆玉明对记者 说,尽管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存在“损坏”的情形,但随着近年来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 得以逐步修复,出现诗词热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录制现场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当然,也有人疑惑:“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 古典诗词?”对此,骆玉明的回答很干脆:“倡导古体诗词的阅读、朗诵等,不是要复 古,而是侧重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本身,诗词的熏陶实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 默化。”他说,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高贵的文字,可以帮助人们克 服对生命焦虑、不安、琐碎,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应当承认,不是每个 人的工作生活,都会像诗词中描述的那么美好,但也恰恰如此,诗词所创作出的更美 好的精神空间和诗意生活,是人们心向往之的。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于对心态、社会的理解进行的创作, 其中包含了很多人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