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70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犯罪饱和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李斯特 D.加罗法洛
2.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先后经历的犯罪高峰有(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3.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以引导某种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4.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
A.14周岁至16周岁 B.14周岁至18周岁
C.12周岁至18周岁 D.16周岁至18周岁
5.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 )
A.不适应理论 B.智力低下理论 C.差别交往论 D.挫折攻击理论
6.龙勃罗梭的代表作是1876年出版的( )
A.《犯罪人论》 B.《论犯罪与刑罚》
C.《犯罪学》 D.《犯罪社会学》
7.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 )
A.犯罪的功能定义 B.犯罪的法律定义
C.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D. 犯罪的实质定义
8.人种论在犯罪学流派中属于( )
A.犯罪生物学理论 B.犯罪社会学理论
C.犯罪心理学理论 D.犯罪精神病学理论
9.计算机犯罪的特点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巨大的危害性和( )
A.一定的连续性 B.一定的组织性
C.非组织性 D.一次性
10.犯罪行为最根本的特征是( )
A.社会性 B.违法性 C.过程性 D.社会危害性
11.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与犯罪的社会学定义间的关系是( )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反 C.没有联系 D.有一致也有区别
12.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比,男性占整个犯罪的( )
A.相对多数 B.绝对少数 C.绝对多数 D.相对少数
13.加罗法洛首倡使用犯罪人分类的社会标准,他以犯罪人的行为有无道德感而将犯罪人分为自然犯和( )
A.社会犯 B.法定犯 C.政治犯 D.风俗犯
14.认为人的一切能力的差异都是环境造成的,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构决定的,这一理论叫做( )
A.社会决定论 B.后天环境论 C.差别交往论 D.多因论
15.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在犯罪学上称之为( )
A.犯罪决意 B.犯罪诱因 C.犯罪动机 D.犯罪目的
16.从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前或实施后来划分,可分为( )
A.已久动机和突发动机 B.原发动机和继发动机
C.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7.因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犯罪而造成死亡的被害人,是( )
A.性被害人 B.贪财型被害人 C.被剥夺生命的被害人 D.轻信型被害人
18.对暴力犯罪和智能型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是( )
A.犯罪经历 B.犯罪性质 C.组织形式 D.行为特点和主客体特征
19.“多愁善感,微弱的刺激往往就能引起强烈的内心体验,常表现为行动迟缓、腼腆、有些孤僻”所描述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胆汁质
20.固执己见,不计后果,狂妄自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好嫉妒的变态人格属于( )
A.偏执型变态人格 B.情绪不稳定型变态人格
C.意志薄弱型变态人格 D.冲动型变态人格
21.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是针对性、有效性和( )
A.专门性 B.单一性 C.群众性 D.普遍性
22.通过施加刑罚,使罪犯在道德上产生震动和觉醒,改恶从善的功能是指刑罚预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doc VIP
- 机修工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数学趣味数学知识竞赛课件(比赛用) (共51张PPT).pptx VIP
- 机修工培训考试题库.pdf VIP
-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_T 50165—2020)修订解析.pdf VIP
- 七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课件 (共42张PPT).pptx VIP
- 八年级数学趣味数学知识竞赛课件(比赛用) (共51张PPT).pptx VIP
- 七年级数学趣味数学竞赛比赛用课件 (共48张PPT).pptx VIP
- 《少盐限油健康饮食》课件.ppt VIP
- 2022年初中数学趣味数学竞赛课件(共43张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