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孤东油田流场调整开发配套技术
孤东采油厂;前 言; “十五”、“十一五”依靠化学驱,产量基本稳定。“十二五” 以来,三采储量接替不足,递减加大,持续发展难度越来越大。;一二类单元实施水平井调整、细分重组,单井控制剩余储量5.8万吨。; 1990年加密调整为行列井网以来,井网形式固定。数模结果表明,注入水主要消耗在少数的高含水饱和度区域。;孤东油田平均剩余油饱和度36.5%
剩余可动油饱和度10-20%;总体调整思路:调整井网、转变流线、强化学驱、效益开发
具有平面潜力的水驱单元: 调整井网、转变流线、效益开发;
具有层间潜力的水驱单元: 细分层系、调整流线、矢量开发;
具有化学驱潜力的水驱单元:调整流线、完善井网、化学驱油。;三、效果及认识;2013年以来在整装单层厚油藏、多层油藏开展了示范调整。; 针对问题:井区呈现高注水倍数(4.7PV),高含水(99.1%),高采出程度(41.7%)的开发特点,比经济极限含水高0.4%,开发效益差。
调整思路:平面流场调整,油水井别互换,实现转流线60°。;调整思路:层内射孔优化,油水井全井封堵复射顶部,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调整思路:注采优化,转抽井强化提液;老水井控制注入,新水井强化注入,调整流线。;转抽1口;效益评价:同井无因次增油7.8倍,目前吨聚增油16.5吨。;针对问题:多层高含水,二元驱后采出程度高。
调整思路:利用老井细分层系,抽稀转流线。;递减率:17.4%;六区54-68后评估现金流曲线;★整装多层二区馆5非均相驱:变流场90°+抽稀细分+非均相;53层系单层开发转流线,54-5层系强化细分注水转流线。;;★总体评价:技术上可行,能够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流线调整能够有效的提高平面波及体积。;高油价下通过单元整体转流线,能够提高采收率。; 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平均33.7%,但距离老井大于50米,含油饱和度41.8%。;二区分流线位置新井分层饱和度对比表;结合剩余油差异富集的特点,由单元整体转流线向局部井组转流线转移。; 建立井网调整、协调注采、调整剖面三种转流线模式十种类型,实现立体流场调整。;针对平面剩余油富集的油井间、分流线和不完善区域,实施“转”。;●转:通过井??转换、增加注采井点,实现转流线。;油井转注前流线模拟结果;模式二:调整剖面转流线;相对吸入量:58.5%;邻近取芯井7-29J254井63+4层测井图及饱和度柱状图;七区中Ng44小层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不同转流线力度(油井液量比)效果预测;三、效果及认识;二、完善技术,满足流场调整需求;“转”:长停井治理技术;完善注采井组29个,恢复水驱储量64.9万吨,增加注采对应率0.7%。; 研制小直径φ105mm大泵,应用17井次,吨液耗电仅1.83kW·h/t,实现了51/2in套管水井转油井≥200m3/d的经济提液。;研制自润滑防偏磨接箍,配套修复内衬油管,延长油井生产周期。;“调”:水井分注配套技术; 水井出砂导致单井亏空3.3m3,研制了泛温涂料砂,60℃固结时间≤5h,固结强度≥5MPa。; 优化管网设计,建设了独立洗井流程,实现了洗井本质安全,洗井效果和洗井效率明显提升,洗井有效率达到91%,较罐车洗井单井节省费用0.84万元,提高分注井层段合格率8.2%。;“调、引”:防砂提液技术;序号;; 作业返排砂比充填砂多出了方解石、铁白云石和粘土成分,且多出组分中的粘土含量最大,表明聚驱开发过程地层微粒向近井地带运移加剧,且运移的主要成分为粉砂和粘土。; 注聚后拖曳力增大,携带微粒运移能力强,充填层堵塞加剧,单一的充填砂尺寸导致地层粉细砂侵入量增大,充填带渗透率大幅下降,增大近井地带压降漏斗幅度。;原始充填砂:表面光滑,没有附着物;
排出充填砂:表面吸附了大量的胶冻状或块状黑色附着物,而且该附着物在冲砂过程中不易脱落。; 为了验证吸附对充填层渗透率的影响,采用地层原油、携砂液、地层水和盐水分别驱替,测定不同阶段渗透率变化。; 随着原油和聚合物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砾石充填层渗透率大幅下降,最高降幅近98%。;2、优化高渗低阻防砂工艺——优化充填防砂; 调整砾石尺寸设计准则,D50=(3-4)*d50,降低充填砾石尺寸,能够降低微粒运移的影响,最终获得较高的充填层渗透率。;;排量
m3/min;(4)分级充填防砂;树脂滤砂管改进后;降低筛管附加压降
通过室内物模实验,高渗滤砂管附加压降为0.01MPa,绕丝筛管附加压降为0.08MPa。
减少防砂筛管堵塞
现场取样分析高渗滤砂管可以有效排除粒径≤40μm地层泥质及粉细砂。;油藏类型; 受储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影响,调剖工作量逐年加大,堵剂用量增加导致成本上升与井组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