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儿) ????【概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是由于周围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ANC)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绝对值随年龄而异,在足月新生儿为8×109/L(8000/mm3),早产儿为6×109/L,生后1~2个月低限为2.5×109/L,至1周岁时正常低限为1.5×109/L,此值直至成人期皆为正常低限。成人及儿童的ANC低于1.5×109/L,生后2周至1岁的婴儿ANC低于1×109/L时,即可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当ANC低于0.5×109/L时即称为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缺乏常并发感染甚至败血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一般分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两类。也可根据粒细胞生成减少、无效增殖、破坏过多、复合因素以及假性粒细胞减少等分成五大类。一般而言,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见,原发性少见。(1)感染  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2)理化损伤  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化学品,如铅、苯、汞等;药物,如抗癌药、氯霉素等。(3)血液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贫血等。(4)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纯粒细胞再生障碍等。(5)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疟疾、慢性溶血性贫血、晚期血吸虫病、黑热病、原发性脾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6)遗传因素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即婴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慢性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儿童期慢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伴发的粒细胞减少症、胰腺功能不全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网状组织生成不良等。(7)其他  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过敏性休克、营养不良等。2.发病机制????(1)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①骨髓遗传性粒系造血干细胞的缺陷或造血调节障碍:见于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伴免疫球蛋白异常及骨髓造血组织被破坏。②后天获得性粒系造血干细胞缺陷或异常以及骨髓造血组织被破坏: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因骨髓多能干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缺陷,或免疫因素使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障碍等,而使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白血病等,由于病变累及多能干细胞及造血组织,外周血表现为三系减少。X线、放射性核素、细胞毒药物、某些化学品及严重感染等,可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抑制细胞DNA和蛋白合成,影响细胞的增殖成熟,使骨髓有效储备能力降低。(2)中性粒细胞无效增生和成熟、释放障碍  见于营养物质缺乏、代谢紊乱相关性粒细胞减少,如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时,粒细胞无效造血。????由于造血异常,早期幼稚中性粒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成熟受阻,幼稚的粒细胞在骨髓内提前破坏,即无效造血,使骨髓成熟池和贮存池缩小,使释放入血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释放障碍,见于家族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3)中性粒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或消耗过多  多次输血、某些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使机体产生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和凝集素,通过免疫反应而破坏中性粒细胞。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大量逸出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导致外周血粒细胞丧失、消耗过多。脾明显肿大,中性粒细胞分布在脾窦数量增多且被滞留破坏,致脾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加。(4)粒细胞分布异常  疟疾、病毒感染、细菌内毒素等均可使循环池中的中性粒细胞转移到边缘池,附着于血管壁,使循环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称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转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其他因素引起粒细胞减少。????【诊断要点】 ???? 诊断要点概述 1.诊断步骤????(1)病史:有无药物、感染、毒物接触等病因;患儿种族;家族成员中有无慢性或反复感染史;检查家族成员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家系中有无1岁以下死亡原因不明者。发生粒细胞减少的缓急及程度、发病年龄、次数、发作规律和家族史。(2)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发病时间随病因不同而异,起病可急可缓。多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其临床症状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关。轻者多为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炎、皮肤疖肿等:重者除皮肤、口腔黏膜感染外,可有肺、泌尿系感染,甚至败血症等表现及体征。体格检查应注意检查口腔黏膜、牙龈、淋巴结、肝、脾、肛周等。(3)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示ANC减少:婴幼儿ANC1.0×109/L;儿童ANC1.5×109/L,且无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即可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②定期检查血象:有家族史者应检查其家庭成员的ANC。在6~8周中每周2~3次检查白细胞计数及

文档评论(0)

jwjp0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