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发起者.pptVIP

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发起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士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历史课叶老师 田嘉毅 陈明旸 吕思伯 周季霖 指 导 教 师 小 组 成 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普法战争 法 德 奥 意 俄 英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殖民地 巴尔干问题 意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1879 1904 1907 协约国 同盟国 1882 1882 、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集团的形成 1882年 1907年 统一后的德国军事实力大增:增加军费, 自1874-1896年,欧洲各大国军费大约平均增长50%以上,其中德国增长79%。扩充军队,1870年陆军为31万,1893年德国军队平时的编制增加到58.9万人,1899年增加到62万,到一战前为87万人。海上实力大增,海军军费从1883年的0.46亿法郎增至1908年的4.36亿法郎。大造舰艇,一战前德国建造的各类舰艇数达到391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 塞拉热窝事件 奥、俄、德、英、法等国进行全国总动员一战全面爆发(1914、7)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暗杀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立即寻求德国的支持,以摧毁塞尔维亚;德国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德皇威廉二世声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并说:如果俄国干涉,它将以对同盟国的忠诚,与奥匈并肩对俄作战。 俄国不能再听任奥匈压制塞尔维亚,使它在巴尔干的地位遭到削弱,立即发布军事总动员,并照会塞尔维亚驻俄国大使,向他表示:“俄国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允许奥国侵犯塞国”。俄国的盟国法国,也立即声明保证全力支持俄国。英国没做出任何表示,似乎不愿卷入战争,给德国造成了错觉。实际是在窥测有利时机寻找参战借口。终于,大战爆发后一星期,8月4日德国进攻比利时,英国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当天对德宣战。 过程(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6月) 2、战争爆发:1914年7月,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3、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东线 西线:凡尔登战役(转折) 南线 4、扩大:1917年美、中等国对德宣战。 5、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 1、绥靖政策 (1)含义:指对侵略者妥协、姑息,用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求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安全的政策。 (2)实行国家: 英、法、美 (3)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 (2)参加者: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3)内容: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被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上是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的行为,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捧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之中。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这幅图画表现的正是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嘘慕尼黑协定的情景。 德国 莱茵区 捷克 斯洛伐克 萨尔区 奥地利 东普鲁士 苏台德区 3、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入侵布拉格的德军 慕尼黑协定,并没有带来张伯伦所鼓吹的“体面的和平”、“鲜花似的安全”。相反,英法的出卖却换来了希特勒更为胆大妄为的行动。1938年9月15日纳粹德国军队开进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完全吞并了。这就是纳粹德军侵入布拉格的情景。 泪流满面的布拉格市民 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出卖给德国法西斯,张伯伦所鼓吹的“和平”如梦一般消逝了。1938年9月15日,纳粹德国军队开进希拉格,捷克斯洛伐克屈辱地被德国法西斯吞并了。这是布拉格市民,看到入侵的德军,感受到亡国耻辱而泪流满面的场景。 * *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