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及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PDF

现代化及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4月 学术月刊 Apr.,2006 第 38卷 4月号 AcademicMonthly Vo1.38 No.4 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 中国文化发展逻辑 俞可平 (中共中央编译局 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32) [摘 要]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舍,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钥匙。改革时期 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文化讨论,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种文化反应,是中围传统文 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发生转型的逻辑结果。从洋务运动开始,贯穿于整个 中圆现代化进程 的 “中化”与 “西化”、“传统”与 “现代”、“中体”与 “西用”等文化话语,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正在 日益淡 化,开始让位于其他重要话语 ,如 “全球化”与 “本土化”、“全球性”与 “民族性”、“固家认 同”与 “民族 认同”等。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文化转型过程 已经接近完成,一种新型的中固主流文化正在形成 之中。这种新型的主流文化,既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移植。它深深根植于中田 传统之中,同时充分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关键词]文化 现代化 全球化 本土化 发展逻辑 [作者筒介]俞可平(1959一),男,浙江省诸暨市人,政治学博士,中共 中央鳊译局副局长、比较政治 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研究。 [中圈分类号]Go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439—8O41(2o06)o4-0014-11 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其基本特 文化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论,所谓的 “文化热”再度 征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产生一种 出现。本文将就中国知识界普遍关注的几个富有争 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 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全球 议的文化话语作一简要的评析,以此来观照现代化 化首先表现为经济的一体化.但经济生活的全球化 和全球化双重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目前的 必然对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 现状及其未来的出路。 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 一 、 文化现代化 人类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交换方式,也极大地改 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对民族文化 197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从历史发展的 造成极大的冲击。在中国,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 纵向来看。首先就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它实际上 击,突出地表现在继 19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后, 就是中国开始平稳地、全面地走上现代化道路。现 从2o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内部再次发生 代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经济上它追求 剧烈的碰撞。这种碰撞发生在多个向度,既有传统 的是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政治上它所要实现的是 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保守与激进的碰撞,也有民族化 民主政治,文化上它所倡导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平等 与全球化之间的碰撞、中国化与西方化之间的碰撞。 和入的主体性。从整体上说。现代化的这些政治、经 这些剧烈的文化碰撞,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发了对 济和文化要素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因 · 】4 ‘ ◇ 学界视点 而,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现代化,便成 篇冠为 《消灭封建残余影响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条 为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上对改革开放所作出的第一 件》的长文,作者在该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