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理论体系中传统哲学思想表达.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理论体系中传统哲学思想表达

中药学理论体系中传统哲学思想表达   摘要:本文归纳了传统哲学思想在中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体现或表达,阐明其对中药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中药属性(自然属性、人文属性和效应属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哲学;中药学;自然属性 中药学理论体系是古人在当时的生产能力、技术条件、认知水平、哲学思想、传统文化和逻辑思维模式等具体境况下,经过长期反复实践总结而成。古人以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高度概括了中药属性,因此传统哲学思想是中药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源头。传统哲学思想在中药学理论体系中的表达,体现在中药属性的各个方面,包括中药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和效应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中药材本身在形成(生长)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固有识别特征,或者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形成的中药饮片所固有的理化特性,自然属性也可称之为理化特性;自然属性的内涵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形、色、嗅、味、质地、生长趋势等表观特征,包括产地、生长环境等生境因子,也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所含的特定化学成分等 人文属性是指人类在认识、生产、使用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实践活动中,而赋予其人类文化、生产技?g、标准规范、经济价值等人文内涵;人文属性不是中药材(中药饮片)本身所固有,它可能随人类认知和技术水平的改变而改变;人文属性的范畴包括名称、种植采收方法、加工炮制技术、储存包装、商业流通及价值等内容 效应属性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特性,即中药的临床效应;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使用和配伍等 1中药自然属性中传统哲学思想的表达 1.1自然属性中”元气论”思想的表达 中药自然属性中的产地、自然生长环境等生境因子,备受历代医家重视;历代医家在传统哲学”元气论”思想的影响下,对中药生境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元气论”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皆得”气”而生;如东汉王充在《论衡”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又如北宋张载在《正蒙》中指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就中药而言,古人依”元气论”认为中药的药性来源于天地,是取之于四时之气,并主要从中药生成禀受的角度对药性进行了阐述;如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其寒热温凉者,生乎天。”古人还进一步认为中药的产地和自然生长环境不同,其天地之气因而有异,故而不同生境下中药的自然属性和效应属性有异;如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地产南北相殊,药理大小悬隔……凡诸草本、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地胜药灵,视斯益信。”又如清代徐大椿在《药性变迁论》中指出:”古方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凿凿者,今依方施用,竟有应有不应,其故何哉?盖有数端焉:一则地气之殊也。当时初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其本生之土,故气厚而力全,以后传种他方,则地气移而力薄矣。”古人充分说明了中药自然生长环境的重要性。”道地药材”的观念即是这种哲学思想在中药学理论体系中的具体体现。”元气论”属于用现代系统论的”一元论”范畴 1.2自然属性中”取类比象”思维的表达 取类比象(援物比类)的象思维模式,采取”观物~取象~比类~求道”的逻辑思维模式,属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在中药学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具体的表达,并推动和指导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如《黄帝内经”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每种中药都具有特定的形、色、嗅、味、质地、生境条件和生长时节等自然属性,古人在长期反复实践中,根据中药自然属性的物象特征来推演和解释中药功效,显示了以类相从、同气相求和天人共通的象思维逻辑,以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将中药的自然属性与效应属性结合起来,将自然属性赋予了功效特征,并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了以自然属性来解释中药功效的理论依据。如宋徽宗赵佶在《圣济经”性味”和”法象”两大部分,并正式提出了”法象药理”的概念 反过来推演,古代医家认为中药具有某种功效的机理在于其具有的某种自然属性,所谓药之用取其某种自然属性也。比如清代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指出:”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简言之,即:中药有其效,是因为中药有其气、味、色、性、质、生时、产地等等。古人取中药自然属性的形态之象以类比,认为具有某一共同自然形态特征的不同中药材都具有类似功效,认为中药形同则性近;因此清代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进一步指出:”因形以求理,则其效可知矣……形同而性亦近,物理盖可推矣……知此理,则凡药皆可类推矣。”简言之,即:中药有其形,故而有其效。古人常取中药自然属性的生长趋势之象以类比,比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