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制约红河县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

制约红河县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约红河县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制约红河县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摘要]瑶族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居住在偏僻高寒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贫困程度较深。改革开放以后瑶族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瑶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缓慢,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本文简要探析红河县瑶族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红河县;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02 1红河县瑶族地区现状 11红河县基本情况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上游南岸,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县国土面积2057平方公里。总人口2965万人(2010年)。县城驻地迤萨镇。境内世居民族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四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红河县总人口的94%,其中瑶族占072% 12瑶区地理环境 瑶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其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红河县山高地险,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民族间不平等,为了躲避各种繁重苛捐杂税及民族冲突,反对民族奴役与剥削,瑶族祖先大多择居于高山峻岭之中海拔1700~2000米的密林向阳山坡,他们“依山险而居”,“登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有“无山不有瑶”之说。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农业发展缓慢,所处地地理环境,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种一平坡,收一箩箩”的广种薄收现象严重。居于山区和半山区的瑶族使用原始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极为落后。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刀耕火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外界隔绝的原始生活。时至今日,面对恶劣的地理环境,闭塞的瑶族山民还远离现代文明的空间,同样靠天吃饭、靠山过日,在深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经济具有较多的原始性和封闭性,而与其高山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就是刀耕火种的游耕经济。瑶族地区山高谷深,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半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直接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中尤以架车、石头寨两个乡的地势最为险峻,发展也最为困难。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靠农业致富是困难的,但要发展却又不得不靠农业。如今虽然已改革开放多年,但由于受高山流水所阻断,加之瑶族地区一家一户的分散生活方式,瑶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交流甚少,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生活,致使思想保守,经济社会发展迟缓,这也是造成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13族源 红河县境内瑶族系蓝靛瑶支系。据邓姓家谱记载,明嘉靖年间居住在广西靖西一带。后因异族排斥,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先后流入云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入广南开化(今文山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迁入阿迷(今开远)、蒙自地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迁入临安(今建水)东北。乾隆五十年(1785年)迁元江因远土嘎。嘉庆三年(1798年)迁迤萨三棵树。道光十一年(1831年)迁瓦渣(今红河县甲寅乡)。道光十九年(1839年)迁溪处碧苗阿德。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迁六村(今绿春县)骑马坝美邑细堵。咸丰三年(1853年)迁坝溜贝卡。同治九年(1870年)迁三楞、龙多果么东。光绪六年(1880年)迁三勐腊具拉枯。光绪十一年(1885年)迁大兴乌六牛鲁八孔。民国14年(1925年)迁境内架车阿扒。民国24年(1935年)迁哈红。民国34年(1945年)迁元江瓦那泼雷。民国35年(1946年)迁甲寅达龙村定居。[ZW(]云南省红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红河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页。[ZW)] 2制约红河县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红河县是红河州南部边境民族地区典型的农业县,较之红河州北部其他县市,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和分析红河县瑶族农村经济社会落后的原因,寻找制约和影响红河县瑶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含了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等内外因素 21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劣是瑶族地区贫困的客观原因。瑶族居住地区多属高寒山区,缺水严重,海拔较高,坡度大,耕地面积少,土地贫瘠,并且自然灾害频繁,明显限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红河县瑶族地区生存条件,一是乡村路状况较差,公路等级普遍不高,有的村虽然通了公路,但大多为泥巴路,一下大雨就被冲毁。二是水利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目前水利设施散失了其自身功能,根本不能保证农田灌溉的需要,也就无法保证粮食的保产、保收。瑶族地区60%以上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饭,一定程度上就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