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群体消费观念演变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群体消费观念演变 摘要: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各群体由于所处时期不同,以及敦煌各阶层、各群体家庭经济收入与财产的变化,因而亦引起他们在消费观念的变化
关键词:唐宋时期;敦煌;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指消费者对待其可支配财富的指导思想与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和收人水平下形成的、影响其消费行为的看法和认识。消费观念的形成、演变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更替,唐宋时期敦煌社会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着演变。这种消费观念的演变过程,亦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唐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时期、吐蕃占领时期、归义军统治时期。以吐蕃占领时期为界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的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在此之后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崇奢”。唐宋时期敦煌为沙州的州治所在地
第一阶段:唐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时期和吐蕃占领时期,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唐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时期至蕃占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刚刚历经战乱的大唐王朝,正在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入手,以恢复社会生产能力,促进财富的积累。自商周以来,民本思想一直作为历代统治阶级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们深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明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意义
唐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时期,统治者鉴于隋亡教训,大力实施养民政策,推行均田制,并轻徭薄赋。广大农民家庭基本有田可耕,有布可织,家庭收入相对殷富,政府也“左右库藏,财物山积”,奏出了盛唐繁荣、富实的强音。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特别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而于敦煌地区,更是受到了吐蕃的入侵以及占领,广大百姓生活贫困,时常“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家庭收入毫无保障。加之吐蕃于敦煌之地的蕃化统治,一度使敦煌地区的经济有后退之势,即使有唐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时期繁盛的商品经济为基础,也于此时期退回到物物交换、以物易物的低水平经济阶段
主导唐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时期至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社会的消费观念,主要来源于儒家和道家的学说。由于各阶层、各群体家庭的财富不甚丰富,所以一般都主张崇尚节俭、量入为出,反对奢靡浪费,认为适度消费是合理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如唐太宗李世民,认为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隋炀帝的穷奢极糜。贞观初年,他对侍臣说:“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兴幸……人力不堪,相聚为贼……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联耳所闻,目所见,除以为诫。故不敢轻用人力,唯令百姓安静,不由怨叛而己。”①可见唐太宗是主张节俭,且身体力行,他在位期间,逐出宫女达五千人,推行薄葬
儒家消费观念主张“尚俭”。儒家创始人孔子说:“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也,宁固。与其奢也,宁俭”。说明孔子主张“尚俭”,在俭朴的表率方面,极力赞扬颜回、子路二弟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②“衣敝组?,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③后来的儒家弟子依然“尚俭”,如后人所说:“及若季次、原宪,间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己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儒家主张“尚俭”,目的是服务于“序君臣父子之礼” ④的等级体系,因为儒家明白人的一举一动离不开消费,等级关系就体现在消费关系之中,消费关系反映了等级关系
道家消费观念亦主张“尚俭”。道家创始人老子说:“去甚,去奢,去泰”,说明老子不仅主张俭朴,而且主张“去欲”。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伤);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作为老子思想的主要继承者,庄子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伤)”⑥庄子也否定人们对“五色”、“五味”的消费需要,提倡“无色”、“无味”的自然式消费。道家主张“尚俭”,目的是推崇自然式消费,因为消费必然涉及人与自然之关系,则要求消费关系顺其自然无为
唐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时期和吐蕃占领时期,在消费观念上都极力主张“尚俭”,并视之为一种社会美德,人们的消费行为一般能趋从俭约。社会舆论也多批评侈靡,赞誉节俭。因此,这段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但通过敦煌文献,还是能看到即使在主导“尚俭”的社会背景之下,还是存在着“崇奢”的潜因,如P.2942《瓜、沙、甘、肃等州公文集》⑦载⑧:
66.沙州祭社广破用
67.艰虞以来,庶事减省。沙州祭社、何独丰浓。税钱各有区
68.分,祭社不合颇用。更责州状,将何填陪牛直,将元案通
69.又判 自属艰难,万事减省。明衣弊(?牛┎?,所在不供。何独
70.沙州,广为备物。酒肉果脯,已费不追。布绢资身,事须却纳
71.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