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临床效果探析.doc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临床效果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临床效果探析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临床效果探析   【摘要】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30例复杂创面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信封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5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15例患者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复杂创面患者的创面修复时间、创面面积、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显著高于试验组(0),且两组患者的创面修复时间、创面面积、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彻底清创处理,主要将创面内的异物、污物及失活组织彻底清除,使残腔完全露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对患者实施换药治疗,用凡士林纱布将创面覆盖后换药,同时对其实施多侧孔引流冲洗及引流等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待创面的异物、污物及失活组织完全清除后,对VSD敷料进行修剪,使其和创面大小、形状基本保持一致,将其贴于创腔内或敷于创面,确保VSD敷料能充分贴合整个创面,从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的3 cm处将硅胶引流管引出,清洁创面周围的皮肤(用酒精棉球),将其缝合并固定边缘,再用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将VSD敷料、硅胶引流管及其局部正常皮肤(3 cm以上)进行覆盖封闭。然后将引流管和高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连接,保持高负压封闭引流状态,高负压维持在50~80 kPa,具体以引流管凸显变硬且伴有液体引流出来,敷料收缩变为扁平为宜。在引流过程中,应确保引流管通畅,引流处于高负压状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患者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引流7~10 d后,将VSD敷料取出,观察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若生长旺盛新鲜,可对患者实施自体植皮术;若发现患者创面较大或有分泌物,则应重新更换敷料,并继续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直至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对患者实施自体植皮术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复杂创面患者的创面修复时间、创面面积、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但对照组患者有5例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这说明对复杂创面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预后;且试验组患者的创面修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复杂创面患者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创面修复时间、住院时间,缩小创面面积,减少换药次数,促进患者预后 总结上述研究内容得出,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的创面修复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值得各医院推广实践 ?⒖嘉南? [1]李剑强.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回顾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14):122-123. [2]孔婕.银离子敷料用于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33): 93-95. [3]刘敏如,郝仕强,刘海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的护理 [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33): 95-96. [4]华利勇,张琼.加味苦参汤熏洗促进高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36): 22-23. [5]杨开波,王杰,范亚生,等.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116-118. [6]郭正东,梁智,林海波,等.贝复舒联合爱可欣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8):23-25. [7]吴宏志,杨蒙,王霞,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电烧伤患者创面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8):34-36. [8]彭朝阳,山付彦,李宇飞.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疗效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0):4-6. [9]管芝玲,徐嬉平,赵婷.1例胸壁软组织隐球菌感染创面的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 (24):163-164. [10]薛宇全,王志永,周朋.36例骨科患者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 [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