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_陶思炎.pdf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_陶思炎.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_陶思炎

年 月 文化学刊 2009 3 March.2009 第 期 Culture Journal 2 No.2 【民俗学人类学】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 陶思炎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 摘 要 南京高淳县是鲜为人知的傩文化传承区,其傩舞、傩祭活动构成了地域特色鲜明 的文化遗产。以祈福禳灾为追求的“跳五猖”和以驱蝗护农为要旨的“大王会”,分别以场次、 步阵和“魁头”、祭仪成为当地傩舞和傩祭的代表。它们均以木雕面具为道具,以舞蹈和戏剧的 方式,表现出民俗、宗教、艺术的一统,也表现出乡傩的古奥和神秘。 关键词 南京高淳;跳五猖;大王会;傩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7725 (2009)02-0127-04 收稿日期 2008- 11- 06 作者简介 陶思炎(1947- ),男,江苏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俗学、民俗艺 术学研究。 多小时的车程,但语言、风俗、信仰却大不相同。 一、引言 作为江苏民俗文化的“富矿区”,高淳不仅 高淳县位于江苏省的西南边陲,与安徽省的 有古镇老街、木雕砖雕、湖鲜美食、羽扇布鞋、古 当涂县、宣州市、郎溪县以及江苏省的溧阳市、溧 吴方言、乡野戏剧、道教神像画等,更有数量众多 水县接壤,总面积802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和1个 的民间祠社神庙和傩舞、傩祭活动,构成了当地 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3万。高淳县在行政区划上 的文化标志,并成为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归属南京市,其地势为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山区 高淳傩舞有 “跳五猖”、“跳财神”、“跳灶 为茅山、天目山的余脉,西部为江湖怀抱的水网 王”等,均以木面具为道具,以夸张的动作为舞 圩区。高淳境内有固城湖、石臼湖两大天然淡水 步,表现神人的分离与交融。高淳的傩祭活动则 湖泊,物产丰饶,民风淳厚,素被称作“日出斗金, 更为兴盛,傩神以面具为标志,祭祀以抬神出会 日落斗银”的“鱼米之乡”。 为仪式。常见的面具神包括祠山大帝、刘猛将军、 高淳的历史文化发轫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 东岳大帝、杨泗菩萨、关圣帝君、二郎神、五猖神、 时属溧阳县,隋代以降属溧水县,明弘治四年(公 东平王、土地神、龙王、娘娘、判官、黑白无常,等 元1491年)始立高淳县。高淳由于地处吴头楚尾, 等。面具多以“魁头”作为背景装饰,它以密匝的 故其民俗文化兼有吴、楚风韵,既深厚悠久,又特 金花枝叶和散立花间的众神木雕小像,烘托出一 色鲜明。高淳地区的语言属吴方言,语音独特,有 个神秘、庄重、深远、浩大的神明世界。高淳的傩 “古吴语孤岛”之称。高淳县距离南京市仅一个 祭庙会有祭祀刘猛将军的“大王会”,还有东平 127 民俗学人类学 王庙会、祠山庙会、杨泗庙会、娘娘庙会、晏公庙 依次入场,各按自己的舞步起舞。 会、白莲庙会、城隍庙会,等等。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