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课件要点

材料1 黄梅戏《天仙配》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思考: ⑴材料1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 (2)你认为古代农民生活真的像黄梅戏描绘的那样美好吗?如何评价这种生产方式? 课堂小结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起源 生产工具 水利设施 耕作方式 起源 发展 中国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及活页卷本课内容(包括填空) 1、(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巩固练习 A 2.(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整合教材框架、线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识辨史料辅助学习的能力,力求做到论从史出;通过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培养整合教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古代中国农业机构及的特色,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对本民族的温情。 重难点 重点 农具、水利、耕作技术的发展变化(进步),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难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认识和评价 1、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的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3、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条件(导言) 1.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农学知识理论的总结,农学著作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 2.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具和灌溉工具 ) 3.水利设施的完善 4.生产技术的提高:作物品种的培植与传播 ,施肥,间作套种,一年两熟等。 5.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个体农耕出现(小农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黄河流域——北方种植粟麦 长江流域——南方种植水稻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地域分布 结构 起源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动动脑: 五谷: 稷(黄面窝窝) 黍(高梁) 麦 豆 稻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十二生肖 (一). 生产工具的改进(学案第1页表格)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木(石)制-------铁制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 耒耜(有了青铜器,但主要材料仍是木、石、骨、蚌) 铁农具,牛力耕田 西汉中期 (犁壁) 耦犁 曲辕犁 唐代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一). 生产工具的改进 特点: 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极易适应水田耕作。 灌溉工具 筒车 东汉—三国 春秋战国之际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 唐宋时期 翻车 桔槔(gao)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水利设施的完善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 著名的水利工程 芍陂 孙叔敖在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主持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