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酶工程重点
第一章 绪论
酶: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酶分两大类: 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类酶(P酶)
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类酶(R酶)
酶工程:研究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工程分两大类:化学酶工程与生物酶工程
酶学基本原理
1.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 ,异构酶,合成酶。
2.新酶:
核酸酶:是唯一的非蛋白酶。它是一类特殊的RNA,能够催化RNA分子中的磷酸酯键的水解及逆反应。
抗体酶:抗体通过对抗原的包裹、降解等作用使抗原失活,其生物特性十分类似于酶
3.根据酶的组成分为单纯蛋白酶,结合蛋白酶
4.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可将酶分为: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物
5.根据金属离子与酶蛋白结合程度,可分为:金属酶和金属激酶
6.结合蛋白酶的组成:酶蛋白、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结合蛋白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包括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统称为辅因子)。
7.全酶:酶蛋白与辅因子组成的完整分子称为全酶。单纯的酶蛋白无催化功能。
一般来说,全酶中的辅酶决定了酶所催化的类型(反应专一性),而酶蛋白则决定了所催化的底物类型(底物专一性)。
8.金属酶中离子催化作用 :1. 提高水的亲核性能 2.电荷屏蔽作用3.电子传递中间体
9.激酶:是一种磷酸化酶类,在ATP存在下催化葡萄糖,甘油等磷酸化。
10.酶蛋白的结构:
一级结构:多肽链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它是由基因上遗传密码的排列顺序所决定的)
二级结构:指多肽链借助于氢键沿一维方向排列成具有周期性的结构的构象,是多肽链局部的空间结构(构象)。二级结构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
(α-螺旋:同一肽链上的每个残基的酰胺氢原子和位于它后面的第4个残基上的羰基氧原子之间形成氢键。)
三级结构:指整条多肽链由二级结构元件构建成的总三维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中相距远的肽段之间的几何相互关系,骨架和侧链在内的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列。
四级结构:在亚基和亚基之间通过疏水作用等次级键结合成为有序排列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必需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
11.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主要包括:亲核性基团,酸碱性基团
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12.催化转换数: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13.酶催化作用特点:(1)高度专一性(2)催化效率高(3)催化条件温和
14.酶作用专一性的机制
酶分子活性部位,一般都含有多个具有催化活性的手性中心,这些手性中心对底物分子构型取向起着诱导和定向的作用,使反应可以按单一方向进行。酶能够区分对称分子中等价的潜手性基团。
A、“三点结合”的催化理论B、锁钥学说 C、诱导楔合学说
15.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
1.中间产物学说:在酶催化的反应中,第一步是酶与底物形成酶-底物中间复合物。当底物分子在酶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后中间复合物再分解成产物和酶
2.降低活化能: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是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通过短程非共价力(如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等)的作用,形成E-S反应中间物。其结果使底物的价键状态发生形变或极化,起到激活底物分子和降低过渡态活化能作用。
16.米氏常数Km: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为mol/L。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速度一半时,即V = 1/2 Vmax, Km = [S]
17.米氏常数Km的意义(1)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是酶的一个特征物理常数。(2)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3)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
18.抑制作用
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只要除去抑制剂,酶活即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结合后抑制剂难于除去,酶活性不能恢复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和底物竞争与酶分子结合而引起的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的效果与竞争性抑制剂的浓度、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和底物与酶的亲和力大小有关。特点:酶催化反应的的最大Vm不变,而米氏常数Km增大
非竞争性抑制: 是指抑制剂与底物分别与酶分子上的不同位点结合,引起酶活性降低的抑制作用。特点:反应最大反应速度Vm减小,米氏常数Km不变
反竞争性抑制:在底物与酶分子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后,抑制剂再与中间复合物结合引起的抑制作用。特点:反应最大反应速度Vm和米氏常数Km同时减小。
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酶反应中心的活性基团以共价形式结合,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
19.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
酶的最适pH不是一个固定常数。它受到底物的种类、浓度; 缓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十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实用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精品实用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 观察案例小班午睡记录与分析.docx VIP
- 最新高考英语3500单词快速记忆法(联想记忆).doc
- 2022年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t VIP
- 筝韵系京腔,古乐传今声——筝曲《夜深沉》《戏韵》探析.pdf
- 个人血糖监测记录表.docx VIP
-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计划.docx VIP
- 教育学 (王道俊 郭文安) (Z-Library)_4.pdf VIP
- 创新管理(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章节测验及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