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多元探析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多元探析 摘要:随著全球公共行政环境的变革,传统单一化、分割化、碎片化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滞后于复杂的现代政府治理场域,使得地方政府治理日益陷入转型之惑与实践泥淖。这种情况倒逼横向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兴起。受传统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制约,横向地方政府间关系仍以“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为主。鉴此,以构建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入手,分别从引力、推力、压力和阻力等方面分析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完善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地方政府关系;协同治理;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D0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1-0073-007
2015年,中央将地方政府协同治理较为成熟的京津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提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这一重要要求。目前,京津冀协同治理已现端倪,开始在交通、科技、人才、大气治理等方面进行协同,但仍属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协同。实际上,京津冀协同治理困境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协同动力机制。因此,推进京津冀协同治理取得突破,亟须在学理层面总结、提炼、创新协同治理动力机制
一、京津冀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建构
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是指,在复杂的政府治理场域,从导向、激励、促进、阻碍四大机制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地方府际协同治理主体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的态度与行为,并通过合理优化机制,使得横向地方政府间在责、权、利方面进行合理配置与动态平衡,进而实现自主性的协同治理,达到“无为而治”的协调发展局面。笔者在把握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内涵、特征以及要素的基础之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1],构建了“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如图一所示),尝试以模型的构建来直观展示京津冀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内在逻辑,实现对问题建构性的解读
该模型将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分为四种力,即引力、压力、推力以及阻力。其中,引力、推力、压力是积极性的动力,属于动力机制中的正作用力;而阻力是动力机制的反作用力,属于消极性的动力
三角形代表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场域,即京津冀协同治理诸多要素的总括。梯形则分别表示京、津、冀地方政府行政辖区的治理场域,这种封闭的环境意味着地方保护主义或地方行政主义,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分割。梯形内部的圆圈代表京、津、冀地方政府逐渐走向京津冀府际协同的过程,由虚线逐步演变为实线,进而达到三角形顶点,支撑起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的场域,成为京津冀府际协同的主体。模型中三条外围双箭头线段代表京津冀地方政府间的沟通渠道,由图示可知,京津冀任何一地方政府与其他两地方政府都存在两条行政沟通的渠道
该模型直观展现了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所涵盖的四种力场。一是引力,引力是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首要的内在驱动力,从理论上讲,是地方府际协同的缘起,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间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共同利益,且为地方政府作为平等治理主体进行协同之后所获取的利益大于不合作状态下的利益。二是推力,推力主要指京津冀协同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要突破行政区的界限,会对京津冀府际协同产生经济方面的推力。中央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对京津冀协同有着导向作用,是一种制度性的推力。社会组织、企业的跨区发展亦会对京津冀府际协同产生推力。三是压力,压力主要是指行政系统内部对不采取实质性措施推进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的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行政或政治压力。对于京津冀地方政府官员,这种压力主要是官员晋升的压力。当然,压力不仅局限于行政系统内部,来自行政系统外部的压力也常常会对地方政府产生紧迫感,如辖区内居民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期望等。图中代表压力的三个小箭头不断缩小成为梯形的空间范围,迫使京津冀地方政府滑向协同治理场域,直至走向京津冀府际协同。四是阻力,阻力处于京津冀地方政府内部,它是阻碍京津冀走向协同治理的一种消极性力场,图中借鉴物理学摩擦力的知识,将阻力置于圆圈下方的平面,在京津冀地方政府走向协同治理的过程中,阻力的制约作用就会表现出来。在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治理过程中,阻力实质上是指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等
二、京津冀地方政府协同治理
动力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引力有限:京津冀地方政府协同利益“一边倒”
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治理的目的在于解决区域性公共问题,保证利益共享,实现善治。实践中,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往往出现一方受益,多方受损的现象,即京津冀府际协同利益的单向度流动。一是经济要素禀赋差异下的利益导向。长期以来,京津冀府际发展差异较大,北京在经济、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天津次之,河北发展程度则相对低下。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形态可以明显反映其差异,“北京的产业优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