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讲环境数学模型建立-以种群模型为例解读
Logistic模型可以改写为如下方程 如果 刻画种群的增长过程,则该方程说明了单个个体的平均增长率是的线性递减函数。 但是smith在实验中发现 不是直线关系而是凹形曲线 。 隐含了种群的平均增长率与 成比率的假设,这说明Logistic模型刻画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增长率是不能达到的,因为线性函数 没有极大值。因此,可以推断种群的增长应依赖于某些没有考虑到的极限因子。对于一个生活在食物有限环境中的种群,线性增长率应该被一项食物供给率有关的函数代替。注意到只考虑食物的供给率而不是考虑总的食物量,则有模型: 课后练习 反向Rosenzweig模型: 问题:请分析Rosenzweig模型描写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包括种群数量与增长速度的变化?q取不同值变化对增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第二讲 种群增长模型 第一节 单种群增长模型 第二节 多种群增长模型 1问题背景: 意大利生物学家D’Ancona曾致力于鱼类种群相互制约关系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沿岸港口捕获的几种鱼类占捕获总量百分比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他发现各种软骨掠肉鱼,如鲨鱼、鳐鱼等我们称之为捕食者(或食肉鱼)的一些鱼类占总渔获量的百分比。在 1914~1923年期间,意大利阜姆港收购的鱼中食肉鱼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增加: 年代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食肉类% 11.9 21.4 22.1 21.2 36.4 年代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食饵% 27.3 16.0 15.9 14.8 10.7 他知道,捕获的各种鱼的比例近似地反映了地中海里各种鱼类的比例。战争期间捕鱼量大幅下降,但捕获量的下降为什么会导致鲨鱼、鳐鱼等食肉鱼比例的上升,即对捕食者有利而不是对食饵有利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就去求教当时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V.Volterra,希望他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研究这一问题。 Volterra将鱼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食用鱼(食饵),数量记为x1(t),另一类为食肉鱼(捕食者),数量记为x2(t),并建立双房室系统模型。 2、模型假设和建立 大海中有食用鱼生存的足够资源,可假设食用鱼独立生存将按增长率为r1的指数律增长(Malthus模型),既设: 由于捕食者的存在,食用鱼数量因而减少,设减少的速率与两者数量的乘积成正比(竞争项的统计筹算律),即: 对于食饵(Prey)系统 : λ1反映了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对于捕食者(Predator)系统 : 捕食者设其离开食饵独立存在时的死亡率为r2,即: 但食饵提供了食物,使生命得以延续。这一结果也要通过竞争来实现,再次利用统计筹算律,得到: 综合以上分析,建立P-P模型(Volterra方程)的方程组: P-P模型反映了在没有人工捕获的自然环境中食饵与捕食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下面我们来分析该方程组。 3、模型分析 食肉鱼和食饵关系??? 兔子与猞猁 的种群震荡 解释D’Ancona发现的现象 引入捕捞能力系数ε,(0ε1),ε表示单位时间 内捕捞起来的鱼占总量的百分比。故Volterra方程应为: 由于捕捞能力系数ε的引入,食肉鱼的比例有所增加,而食用鱼的比例有所下降。 食用鱼的数量反而因捕捞它而增加, 真的是这样?! (3)捕鱼对食用鱼有利而对食肉鱼不利,多捕鱼(当然要在一定限度内,如εr1)能使食用鱼的平均数量增加而使食肉鱼的平均数量减少。 根据P-P模型,我们可以导出以下结论: (1)食用鱼的平均量取决于参数r1与λ1 (2)食用鱼繁殖率r1的减小将导致食肉鱼平均量的减小,食肉鱼捕食能力λ1的增大也会使自己的平均量减小;反之,食肉鱼死亡率r2的降低或食饵对食肉鱼供养效率λ2的提高都将导致食用鱼平均量的减少。 P-P模型导出的结果虽非绝对直理,但在一定程度上是附合客观实际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当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不要随随便便地使用杀虫剂,因为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可能杀死这些害虫的天敌,(害虫与其天敌构成一个双种群捕食系统),这样一来,使用杀虫剂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害虫更加猖獗了。 End! 第二讲 环境数学模型的建立——以种群增长模型为例 第1节 单种群增长模型 第2节 多种群增长模型 教学目的: 1)熟悉环境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2)熟悉环境建模归纳和演绎的不同作用; 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 模型准备 模型假设 模型构建 模型求解 模型分析 模型检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