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干经济学视角下中国幸福感探究
基干经济学视角下中国幸福感探究 [摘 要]从经济学视角对中国幸福感问题的研究,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幸福感是什么,经济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文章认为,从经济视角来看,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得到物质满足,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寻求精神层面的需要,物质和精神是幸福感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幸福感这一问题时,注重把握“幸福=收入”这一误区,揭示了幸福感提升与经济学的基本关系和内在联系
[关键词]资产;经济学;财富值;幸福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6.204
从“幸福=收入”这一角度来看,现代人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并且越有钱的人,幸福感应该越高。但实际上,在互联网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富人由于生活压力或是种种因素,自杀率要高于普通人。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幸福并不等于收入。但同样地,互联网上有数据调查显示,当下“90后”因为工作、收入、房贷、车贷等压力,感觉生活并不幸福。甚至由于贫富差距过大,报复社会的现象增多,给社会不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从国家性质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但是结合哥伦比亚大学发布的《2013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来看,中国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位列第93位,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从这一数据信息来看,居民整体幸福感与经济发展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同时,结合世界价值观调查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感觉到幸福的比重占总调查比重的76.1%
1 中国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因素主要是指人自身对幸福感的看法,可能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等影响,从而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人对幸福感有着独特的认知。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收入不平等等相关经济学角度,对幸福感进行分析。从收入不平等方面来看,当收入贫富差距较大,容易给低收入群体造成心理不平衡的问题,从而降低人们心中的幸福感。像是国企中存在的同工不同薪问题,使“正式工”和“合同工”收入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合同工”心理不平衡,从而使其幸福感降低
攀比心理在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当中,使居民不单单关注于自身的收入,也对他人收入予以关注。当发现自身收入高于他人,或是高于一般水平时,人们的幸福感会有所增加;反之,收入若是在群体范围内处于较低的水平,或是保持整体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会使幸福感降低
1.2 客观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从当下人们生活情况来看,“90后”买房、买车普遍采取了贷款的方式,这就会产生一定的负债。负债的存在,可能给90后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势必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资产、负债对微观经济行为产生影响,微观经济行为也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最为直接的体现则是消费。家庭财富值当中,若是负债较多,就会降低消费,从而影响到幸福感。再者,经济学中涉及借贷问题,利用借贷进行平滑消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借贷平滑消费主要解决了消费者由于资金压力而无力消费的现象,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但是借贷会增加负债,受到资金流动性的束缚,会降低幸福感
2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幸福感研究
2.1 数据来源
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幸福感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来自于家庭金融调查中心,数据信息统计时间为2015年年末。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统计的数据采取了分层、三阶段、规模度量成比例的现代抽样技术,并利用CAPI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记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数据,包括了对全国范围内20个省市地区进行了访问,调查范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内蒙古、西藏地区,调查的总数为28140户家庭。数据信息包括了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两个方面内容
2.2 数据涉及关键问题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主要从资?a和负债角度出发,对家庭幸福感信息进行了调查。资产、负债主要以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房产、车产、房贷、车贷等资产信息为主,注重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保证数据信息能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上表就资产、负债的变化情况与家庭幸福感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这一结果来看,资产升值后,由不幸福转变为幸福的比例为18.9%,对比资产贬值由幸福―不幸福的21.3%来看,差距在2.4个百分点左右,从幸福感变化情况来看,资产升值的不变比例高于资产贬值的不变比例,约为3.5个百分点。从这一数据调查结果来看,资产贬值使人们更加厌恶,并且对人们的幸福感影响较大。从负债的情况来看,负债增加后,不幸福到幸福转变的比例为14.7%,幸福到不幸福的比例为24.4%;负债减少后,不幸福到幸福转变的比例为15.1%,幸福到不幸福的转变比例为18.0%。对比不变的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初探.doc
- 城建工程板式转换层施工中叠合法应用.doc
- 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林业一体化思考.doc
- 城建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doc
- 域外财税法学发展及其对中国启示探析.doc
- 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途径.doc
-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法.doc
-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策略探究.doc
- 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策略探究.doc
- 中国柔性管道消音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2025-2030中国衍射分束器行业供需前景及发展态势展望研究报告.docx
- 二零二五年首季度棒状杆菌属.ppt
- 2025-2030中国街机游戏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docx
- 建筑工程开发课件.pptx
- 二零二五年度第一季度寓教于乐:《吃水不忘挖井人》趣味教案.pptx
- 2025-2030中国街道清洁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街机游戏和电视游戏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衡器芯片市场运营规划及投资方向建议研究报告.docx
- 二零二五年度首季度棒状杆菌属.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