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荆条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辽西地区分布及保护利用价值
荆条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辽西地区分布及保护利用价值 摘要 阐述了荆条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特点,从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4个方面论述了荆条的实用价值,以供借鉴
关键词 荆条;生物学特性;实用价值;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22-01
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荆条资源。荆条适应性超强,表现出很强的资源利用能力,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其资源丰富,容易管护,是改变辽西生态、提高辽西人民经济收入的优良树种。在荆条近自然经营中,应充分利用其生态功能,发挥其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为了保护荆条资源,要禁止荆条林区放牧、砍柴、燎荒等活动,避免造成荆条资源损失。现总结荆条的特性、特点、价值,以期为荆条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荆条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辽西地区苗高1~3 m,个别植株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时,苗高可达5 m。其小枝四棱型,叶对生,具长柄,5~7出掌状复叶[1-2]。叶背面灰白色,被绒毛。圆锥花序着生在一年生新梢的顶端,花淡紫色,花香浓郁,花期6―8月,核果,果实9―10月成熟,果实成熟度好,结实量大。主要靠播种和根蘖繁殖
荆条是辽西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等特性,非常?m合在辽西地区生长,其分布广泛,是辽西干旱地区的指示性植物[3]。试验表明,荆条种子为深度休眠,果包对种子发芽起严重阻碍作用。但是,因为荆条的结实量大,自然落种以后,经过刮风土埋、雨水浸泡,也能长出下一代幼苗。在辽西地区,多年生苗的生长期在5―10月,为浅根系植物,根系发达,主根长度大于苗高,抗旱能力远远高于沙棘、紫穗槐等树种
2 分布特点
荆条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荆条耐瘠薄,随处可以落地生根,可形成均匀分布的群落格局[4]。荆条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主要伴生树种有山枣、胡枝子、山榆、紫丁香和土庄绣线菊等
3 实用价值
3.1 生态价值
荆条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分布广泛,是辽西干旱地区水土保持林的优良灌木树种。荆条花香浓郁,枝叶繁茂,能吸收有害气体,可净化空气。其根系发达,在瘠薄的土层中错综交织,不仅可以吸水、蓄水、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能分泌出一种植物酸,将坚固的岩石腐蚀分解成土壤
3.2 观赏价值
荆条掌状复叶,叶型美观,花清雅,花期长,全株都能散发清香气味,枝叶密集,整体观赏效果好,在园林绿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荆条萌发力强,适应性强,耐修剪,枝条柔软,易于造型,枝叶飘逸豪放,层次分明,是制作盆景的常用优良树种之一[5]。荆条老根形状奇特多姿,耐雕琢加工,容易培养,是理想的根雕制作材料。此外,经适当造型与整理,也可以将自然生长的枝条修饰成为具有造型艺术的园林树
3.3 经济价值
荆条是辽西地区最主要的蜜源植物之一。荆条蜂蜜营养丰富,气味有荆条花的芳香,味道甘甜适中,结晶细腻乳白,在蜜中属上品,给当地蜂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此外,荆条的当年枝条细长坚韧,富有弹性,无虫蛀,是良好的编织材料[6-7]。荆条种子通过深加工,可以生产饲料。荆条植株矮小,种子结实量大,资源丰富,便于采收(适合各种年龄段的劳动力采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鲜嫩的荆条枝叶是非常优质的绿肥原料[8-11]。收割一年生嫩枝条,放入准备好的大坑内,用土壤覆盖,并灌水,进行沤制,是良好的有机肥
3.4 药用价值
荆条全株可入药[8]。 根、茎、叶有清热止咳、化痰之效,果可治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等疾病[11-13],也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4 参考文献
[1] 张春霞.水土保持灌木:荆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 胡淑萍,余新晓,郭永盛.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立地条件的数量化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0(3):60-63.
[3] 刘任涛,毕润成,闫桂琴,等.山西霍山荆条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8-73.
[4] 包昱峰,高甲荣,何明月,等.密云水库集水区荆条灌丛年龄结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6):67-70.
[5] 程杰,刘永辉,张金娥.黄土区荆条灌丛分布与生长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6(5):348-352.
[6] 荆条的实用价值及栽培繁殖技术[EB/OL].(2014-11-09)[2016-10-22].http:///s/blog_9cd841510102v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