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教信仰对林语堂翻译活动影响 〔2〕.docVIP

浅析宗教信仰对林语堂翻译活动影响 〔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英语2班 潘美珠 100108100221 浅析宗教信仰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影响 [摘要]作为一个翻译家,其翻译活动除了受到翻译技巧,策略,风格等的影响,更深层次来说,还要受到“主体性”因素的影响。而“主体性”因素不胜枚举。但在讨论一生都在宗教信仰中摸索的林语堂时,我想从宗教信仰这一“主体性”因素的角度,来探讨宗教信仰对林语堂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主体性;宗教信仰;翻译活动;影响 林语堂,一位国宝级大师,既有着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着高深的英文造诣。他凭借着深厚的语言以及文化积淀,行走于中西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同时,他进行着大量的文学创作和翻译活动,成为我国文学和翻译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推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于是乎,在翻译文化研究风起云涌,层出不穷的今天,林语堂成了翻译文化研究中脍炙人口的研究对象,他提出的翻译理论以及其译作都极具价值。在翻译文化研究中,研究林语堂的角度自然是五花八门,但大抵都是从林氏的汉英翻译技巧,策略,风格及其提出的翻译理论做出针对性的研究,很少有人从宗教信仰这一角度入手。 关于宗教信仰为什么会影响林语堂翻译活动: 首先,译者不仅仅单纯地依靠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来对原作进行翻译,其还要受到更高层面,即意识层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进行翻译之前或翻译时,译者要依靠自身的价值体系来判断与选择译与不译以及如何译。这就是“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中,我认为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 其次,我认为宗教信仰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影响是间接的。宗教信仰先作用于林语堂先生的人生观以及文化观,然后其人生观与文化观再直接影响其翻译活动。林语堂先生一生信奉过基督教,佛教,道教。佛家文化倡导人们要慈悲为怀,提倡包容和感化世间的所有罪恶,阴暗来换取宁静和平和,更多的是一种随遇而安,这种文化的洗礼让林语堂有着一种悲天悯人和幽默的特质;道家文化提倡接近自然,向往悠闲生活,追求艺术品质,这使得林语堂的思想内涵更接近人性,更具有活力和灵性。而在基督教的信奉中,林语堂先生经历了濡染---背离---回归的阶段。在濡染阶段,林语堂先生的基督教家庭赋予了他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善良的性格;在背离阶段,林语堂先生凭借自己独立而深刻的思考,了解到了基督教的虚无,保守,刻板,进而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在回归阶段,晚年的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的衰退,对生命悲剧意识的深沉觉醒,使得他重回以宽容,博爱的基督教的怀抱。这一过程,林语堂先生自称为“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过程[]。在不断的宗教信奉过程中,林语堂先生形成了他对宗教乃至人生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的多元文化观也由此形成。他的人生哲学在他的翻译理论或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宗教信仰在林语堂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过犹不及”----儒教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向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转化,在这种转化过程中,由于诸语言体系的差异性,或多或少,都会损失点什么或者得到点什么,这种“得”与“失”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很难做到完全对等翻译。正如林语堂先生的观点,翻译实践中完全的“音美,意美,形美和体美”是不可企及的。但是要懂得“度”的拿捏。 像“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林翻译成“Look at the peach tree,so fresh and pretty!How green and thick are its leaves!”[] 虽然原句的四字叠韵,优美的节奏感已荡然无存,但从林译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那种对“度”的把握,因为从寥寥的几个英文单词间,我们依稀可以体会到那种闲淡的风格与意境。林语堂先生提出“句译”的原则,他认为“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字义了解的确是句意了解的根基,但所谓字义,不能看做是死的,固定的,分立的,须当做活的,有连贯的,不可强为分裂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连贯性,体现文章之“和谐”美。[] 这种对“过犹不及”的理解还体现在林对“忠实”的界定。在他看来“忠实”的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等:“直译”、“死译”、“意译”、“胡译”。“直译”过了便是“死译”,“意译”过了便是“胡译”,“死译”和“胡译”还不如不译。我想这便是“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在林语堂先生翻译理论中最直接的写照了,这说明林如此深谙儒教或者佛教文化,以至于自己所倡导的翻译理论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追求“美”,追求艺术品质----道教 林语堂先生提出真正的译者有三种责任中有一个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突出译者在翻译是要把翻译当作一种艺术创作。 关于翻译的“美的标准”,林氏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艺术之心爱它,以艺术谨慎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