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精选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通常萎缩的组织和器官是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常伴有细胞数目减少和纤维组织增生。
(一)分类 萎缩有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
2 压迫性萎缩
3 废用性萎缩
4 内分泌性萎缩
5神经性萎缩
二 肥大
三 增生
四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的过程成为化生。
1 上皮组织的化生
2 间叶组织成分之间的化生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 再生
二 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因肉眼观察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新鲜肉芽得名。
1肉芽组织的结构
成熟的标志①间质内的水分逐渐被吸收、减少②炎细胞逐渐养活,最后消失
③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数目减少,部分改建为小血管④成纤维细胞逐渐变为纤维细胞
2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①抗感染,保护创面
②填补伤口及局部组织缺损。
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最终老化形成瘢痕。
(二)瘢痕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 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四)器官淤血举例
1 慢性肺淤血 常有左心衰竭所致。
①肉眼观: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开时切面可流出淡红色泡面状液体。
②光镜下:肺泡间隔因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而增宽;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的水肿液、红细胞;(肺泡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被白细胞分解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吞噬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心理衰竭细胞多见于肺泡腔内)临床患者常有气促、缺氧、发绀、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并易继发肺部感染。
2慢性肝淤血 常由右心衰竭引起
①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且略增厚,质较实,色暗红,切面上形成红黄相见的网格状花纹,形似槟榔的切面,故称为槟榔肝。
②光镜下: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的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发生萎缩、变形、坏死,甚至消失;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时,形成与淤血性肝硬化。
第三节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血栓: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一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一)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二)血流缓慢或漩涡形成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二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
PS①下肢血栓多余上肢血栓
②静脉血栓多余动脉血栓
③静脉内多混合血栓
④静脉血栓头部为白色血栓,体部为混合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
三 血栓的结局
四 血栓形成对集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栓子:造成栓塞的物质称为栓子。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
一 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 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一)血栓栓塞: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1 肺动脉栓塞 95%来自下肢深部静脉
2 动脉系统栓塞 绝大多数来自左心
(二)脂肪栓塞:血液中出现脂肪滴并阻塞血管,称为脂肪栓塞。
(三)气体栓塞
(四)其他类型栓塞 羊水栓塞
第五节 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一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 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贫血性梗死 (心脾肾)
(二)出血性梗死 常发生于组织疏松且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肺、肠)
因梗死有明显的弥漫性出血而呈红色,又称“红色梗死”。具备条件
1 动脉有阻塞
2 组织疏松
3 严重淤血
第四章 炎症
第一节 概述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类型
一 变质
二 渗出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二)液体渗出
1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
2 渗出液的特点及其与渗出液的区别P56
3 渗出液在炎症中的作用
①渗出液可以稀释中和毒素和有害物质,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
②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抗体、补体及溶菌物质,有利于防御、杀灭病原微生物。
③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炎细胞吞噬消灭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1)--1.2.1 植物细胞的繁殖-有丝分裂.ppt VIP
- 2025年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912.pdf VIP
- 广东省广州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VIP
- 大学物理1-1质点运动的描述.pptx VIP
-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博物馆里的抗战教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pptx VIP
- 中国机长观后感中国机长观后感范文.pdf VIP
- 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含答案统编版 .pdf VIP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pptx
- 课题申报书: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医学教育创新融合途径研究.docx VIP
-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语料数据生态构建与治理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