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精品课件 把握数学本质 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两则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ppt

小学数学精品课件 把握数学本质 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两则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生:1+2×1,3+2×2,7+2×2× 2,… 师:很好,这与前一种规律类似,属于数学上的一种重要思想,递归思想。有没有根据分钟数直接就能知道最多通知多少人的规律? (老师给一些提示,引导学生看板书) 时间(分) 1 2 3 4 人数(人) 1 3 7 15 2 4 8 16 师:1分钟时最多通知了几个人?(算上老师一共几个人知道通知了?)2分钟时算上老师一共几个人知道通知了呢?……发现规律了吗? 生:2-1 ,2×2-1 ,2×2×2-1 * 师:解释一下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 …… 师追问:那5分钟、6分钟、100分钟最多通知多少个人? 师小结:n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 n个2相乘再减1个人,在数学上可以写成2n-1,2n就表示n个2相乘。 【渗透不完全归纳法,构建数学模型】 (该结束了吧?) * (四)应用规律,提升认识 师:请看屏幕,用这条整数轴表示打电话通知的人数。前提条件是每分钟通知1个人,那么1分钟最多只能通知1个人,也就是说通知1个人至少用1分钟。2分钟最多能通知3个人。通知2个人至少用几分钟? 3分钟最多通知7个人,3分钟通知8个人行吗?为什么? * 师:我要通知12个人,你们说我最少用多长时间? 生:4分钟。 师:我可没想通知15个人? 生:8到15人至少都用4分钟,12人在8到15人之间。 师:咱班有52人。我要打电话通知咱们班所有同学一件事,假设也是每分钟通知一个人,最少用多长时间? (生讨论,然后汇报) 生:如果通知的人数是在16到31人之间,至少5分钟,但52不在这一区间,而在32到63人之间,所以最少用6分钟。 *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计算知道了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63人,按这个规律继续算下去7分钟——127人,8分钟——255人,9分钟——511人,20分钟——1 048 575人呢!看似2并不大,这叫指数(指n),如果按照指数增长,其速度有多么快!这就是数学神奇的魅力。 汉诺塔问题: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在一个庙里留下了三根金刚石棒,第一根上套着64个圆片……移动圆片的次数恰如我们刚才研究的题:18 446 744 073 709 551 615。看来众僧们耗尽毕生精力也不可能完成。 后来这个传说演变为汉诺塔游戏。同学们在网上或科技馆都能见到,有兴趣可以试一试。此外汉诺塔问题也是程序设计中的经典递归问题。 * 四、教学后的反思 1.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素质。 3.我们要什么样的探究?是表面的热闹还是真正的参与? 4.总结出规律就大功告成了吗?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5.“传统的讲授”还要吗? 【返回】 * 2008年开封市六年级试题 (2009.02) 例:阅读故事,回答问题。 在数学上也不乏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小故事。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报告会上,数学家科勒上了讲台,他没有说一句话,只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算式,一个是67个2相乘减1,另一个是193707721×761838257287,并演算出结果。两个算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科勒解决了200年来一直没有弄清的一个问题,即67个2相乘再减1的结果是不是质数?现在既然它等于另外两个数的乘积,因此证明了67个2相乘再减1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科勒只做了一个简短的无声的报告,可这是他花了3年中全部星期天的时间,才得出的结论。在这简短算式中所蕴含的智慧、毅力和努力,比洋洋洒洒的万言报告更具魅力。 请你用数学概念说明为什么67个2相乘再减1的结果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 这个题目不需要计算。要说明为什么67个2相乘再减1的结果不是质数而是合数,首先要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其次要用合数的概念与题目中的相关信息相结合,说明67个2相乘再减1的结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两个因数。 这里主要考察学生阅读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量代换能力、概念掌握的准确与灵活程度以及用语言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数学学习不只是用计算来解决问题,用语言表达一种数学思考也是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 从学生试卷中发现: 1. 没有读懂故事,不知故事所云,怎么也不能将故事与数学联系起来,所以无从下手。 2. 不能清晰、准确地从故事中提取数学信息,不能将数学概念与故事中的信息有机结合,建立不了数学模型,从而解决不了问题。 3.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好像怎么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想法。 更有甚者,部分老师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文档评论(0)

flyb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