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钻井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井钻井术

说盐,读史,话钻井——中国古老钻井史简述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9日?? ?? 作者:博 雅 ???? 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一个偏僻小村庄的山坡上,有一个不起眼的草棚。公元1041年,在这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钻头。这些极其简陋的设备是怎样帮助我们的先人们向地层深处钻进的呢? 治水的李冰拉开了中国盐井的序幕 伟大的水利工程学家李冰设计和兴建都江堰的创举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他的另外一个杰出的成就却鲜为人知。 自古蜀国多水患。2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在开都江堰治水的过程中,发现了盐泉,开设了直径约2米、井深在15米的广都盐井。他不会想到,他这一举动从此拉开了中国盐井的序幕。 从战国末期一直到北宋时期,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盐井跟水井的形式一直差不多。而且都是靠人用锄、用擂、用锸、用凿把地面挖成坑,直到挖到有盐泉的地方。当时的盐井被定义为人工掘井,口径很大的则被称为大口盐井。 三样钻探法宝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钻头、扇泥桶和套管 随着铁的冶炼技术不断成熟,人们向地下掘进的深度也在变化。到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盐井的深度达到了180米左右,盐井也增加到600多口。北宋初期,180米的盐井深度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食盐的需求。然而,这时的人们却发现,这盐井怎么打也打不下去了。原来,从地质的角度来讲,四川地区的一个特点就是卤水含量比较低的水位于比较浅的地方,也就是20到300米这个样子。浓度比较高的卤水一般是埋藏在700米以下,怎样开采深层的含盐量高的卤水呢? 几个准备私开盐井的村民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他们采用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钻头,这个钻头,史节记载叫做圜刃,用圜刃钻击地下,破碎岩石,把盐井向地下深处打进。这是很简易的木制机械工具,它靠人的踩踏,把钻具提起来,然后再冲击到井底,形成了对岩石的冲击破碎作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钻头圜刃有两米多长,40多公斤重。它开出的井口只有碗口大小,非常符合村民们要隐蔽盐井的要求。 但是,井口太小,人不能下去,那开采出来的碎石和泥土怎么样才能打捞出来?于是出现了扇泥筒。 扇泥筒就是把一根竹子中间的节全部打掉,在底下留一个小孔,小孔上面固定一块熟的牛皮。把它放到井底下的时候,因液体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就把这个皮顶开了,泥浆和地下水就进入到筒里面。在地面把它提起来的时候,液体自然重力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向下的压力就把牛皮关闭。拉到地面以后,又用一个铁钩,把这块牛皮顶开,一顶开,筒里的水就放出来了。 在钻井的过程当中,井壁有时候会发生不稳定的现象,井壁会坍塌。为了让钻头继续向下钻进,就要把上部不稳定地层用套管把它封隔起来。于是,人们又想到用巨大的楠竹(也叫毛竹)让它牝牡相衔,一节一节地下到井底,直到打到坚硬的岩石为止。后来的人们把这种不同于大口盐井的钻井方法取名为卓筒井。 卓筒井技术的诞生,是向地下更深处掘进的坚实基础 与大口盐井相比,卓筒井投资少、易于开凿、占地面积小、便于掩藏以逃避苛捐杂税。这些优点,促使卓筒井逐渐取代了大口盐井的地位。到明朝初期,人们运用卓筒井的技术钻凿出来的盐井,深度达到了300米。这项发明揭开了世界钻探深井的序幕,人们在钻探深井的过程当中,不仅取得了卤水,而且通过它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这样就把人类的文明推向了高潮,把能源革命也推向了高潮。 然而,即使是具有先进理念的卓筒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钻凿的深度也只能是在300米左右徘徊。怎样对卓筒井技术进行改进,才能保证盐井的深度向下延伸呢? “天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天车”实际上就是木制的井架,它的高度随着井深的不断增加。天车正是人们针对卓筒井的工艺设备过于简单,影响钻进深度的一个重大的改进。天车的发明,不仅为采集卤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同时也为后来的石油钻井中使用的井架建立了雏形。 很多人在凿盐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井被打斜了!而且在钻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井壁跨塌、工具掉落等情况。针对这些事故,人们又发明了铁五爪,就是用铁器模仿人的五个手指头来制造的有弹性的一个工具。如果(岩石)跨塌下去了,就用铁五爪把它打捞上来,真是非常精妙。 燊海井,里程碑式的钻井工程 清道光15年,了就是公元1835年,世界上第一口超过千米的盐井终于在自贡市钻凿成功,人们把它取名为燊海井。 这口井钻凿的成功,实际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钻井工程,这口井的成功标志着整个世界的钻探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先进的水平。对于这口井的评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报告当中,曾经说它是世界油气盐井的钻井之父,这个评价相当高。 燊海井不但创造了当时世界钻井的最高记录,同时也成为古代井盐钻井技术成熟的标志。当燊海井钻凿到1000米的时候,当时的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钻井技术还较为落后。1845年,在燊海井钻凿到1000米的10年后,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