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池之营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水池之营造

生態水池之營造 黃朝慶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植物組研究員 自然界中水池是動植物生活作息的重要場所,在人類社會更是不可或缺的地貌,所以在公園綠地、社區庭園、校園及風景遊樂區均可看到不同形式及大小的水池,所以水池已是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之重要地景元素。 水域環境是野生動植物匯集交流最豐富的地方,不論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昆蟲、魚蝦貝類及各種水生植物,均會受到水的滋潤而生意盎然。如果能夠利用適當的空間與充分的水源營造生態水池,不僅具有景觀、休憩、教育功能,更可為人類都市化環境增添一些適合動植物生長之生存空間,對活化都市機能及生物多樣性保育具有重大而直接的貢獻。為配合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育之潮流,也為了創造更多適合野生動植物生活與生存的水池,提昇人類居住環境之生機與生態品質,謹就生態水池之規劃設計原則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 生態水池規劃設計之原則 (一)水深: 安全考量為主,水深低於60公分為原則,在10至60公分間配置不同之比例。如果考量魚類棲息過冬,可於中間保持小區域100公分之深水區。 (二)形狀: 避免平直、整齊之形狀,應求不規則、彎曲且多變化。水池面積也不一定要大,如果有足夠的空間,可考量設計成數個不同大小的水池,各水池以小水道連接或獨立。水岸之邊坡應平緩,並以自然之土壤、木材或天然石塊砌成,營造動物喜歡之緩和邊緣,切勿設置成垂直堤岸或使用水泥、磁磚,尤應注意邊坡要維持多孔隙性及多變化性,以利動物棲息隱蔽。 (三)池底與自然陪襯材料: 以粘土成分占40%以上之粘土30至40公分壓實即可防漏,並於池底挖溝、堆石、堆木塊等多孔隙材料做成深淺不一且多變化之地形,提供水生生物利用之選擇。可放置枯木、石堆、枯竹,並使部分沈入水中,部分設置為直立之棲木,部分自岸上自然倒入池中便於水棲昆蟲及魚蝦生存,亦可形成水陸兩棲動物之天然通路及水鳥之貯足點。 (四)植栽: 依不同水深,栽植原生之濕生、挺水、沈水及浮葉等植物,周邊栽種親水之原生地被、灌木及喬木,並應使植物、枯枝落葉和水體有最多的接觸面。適合栽種或引入生態水池之本土植物如下: 1.沈水性植物: 聚藻、石龍尾、 2.浮葉植物: 田字草、台灣萍蓬草、白花水龍、台灣水龍、小莕菜、印度莕菜、空心菜。 3.浮水(漂浮)植物: 滿江紅、槐葉蘋、水萍、紫萍。 4.挺水植物: 荷花、紅辣蓼、田蔥、荸薺、水毛花、單葉鹹草、莞、長苞香蒲、香蒲。 5.濕生植物: 毛蕨、大安水蓑衣、毛蓼、戟葉蓼、水豬母乳、過長沙、三白草、半邊蓮、野慈姑、水丁香、細葉水丁香、蔓襄荷、風車草、鴨舌草、野薑花。 6.岸邊石縫植物: 木賊、過溝菜蕨、腎蕨、鐵線蕨、越橘葉蔓榕、石菖蒲、密花苧麻。 7.水岸綠化植物(草本及灌木): 竹葉草、假儉草、地毯草、濱水菜、草海桐、白水木、苦檻藍、苦林盤、水麻。 8.水岸綠化植物(喬木): 水社柳、水柳、穗花棋盤腳、風箱樹、稜果榕、雀榕、茄苳、九芎、筆筒樹、苦楝。 (五)生態島: 池中儘量預設1至3個緩坡且彎曲的生態小島,並混合種植多樣化植物,包括喬木。如果空間不夠大,亦可以植生竹筏取代生態小島。 (六)流動水與水源: 流動之水聲及噴霧對某些動物具有吸引力,如果可能的話,可以沈水馬達創造類似之循環水利用。此外,流動水域及利用沉水馬達製造震動效應亦可減少水域中藻類大量滋生。水源及水量應設法使其清潔與穩定,進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以隱藏方式設計;池中及岸邊植物視其生長及競爭情形隨時做必要之整理,俾利維持水流之順暢。 (七)日照: 池面大部分之區域每天應維持適當之光照,以利各種動植物之需求,池邊可種植親水性的喬木或灌叢,但要避開高大的人為建築物。 (八)動物之引入: 如果水池和外界有平緩而自然的廊道,可供野生物自然進入之途徑,讓野生動物自然地逐漸建立其族群,否則可以小規模放養泥鰍、馬口魚、蓋斑鬥魚、貢德氏蛙、澤蛙、金線蛙、虎皮蛙、各種蜻蜓幼蟲(水蠆)等原生物種。但是,要設法防止及移除福壽螺、吳郭魚、巴西龜、琵琶鼠等外來物種。如果外來物種進入,更要儘快設法移除。 (九)利用及保護: 將水池區分為利用區及保護區,並於保護區內禁止人為干擾或進入,如此讓各種野生動植物有適當之生長及隱蔽處所,一般保護區應占水池三分之一以上。即使親水利用,亦應考慮到最大承載量之問題,否則生態水池可能因利用過度,毀於一旦。 (十)多功能設計: 使用材料都可以設計為多功能使用,以減少耗費能源及有效利用。例如水岸段砌石塊或疊石,可以排列成多孔隙生態空間或石塊休憩椅或石塊隔離帶,並製造多變化之視覺效果,儘量用當地而且可以永續的材料,用簡單、耐久的建築技術,以備損壞時,一般民眾都可以自行修復及更換,以符合就地取材與DIY原則。 1 ~1~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